那时部队搞三产,每个大单位都有自己的煤矿。我们是基建工程兵的最后一批兵。一坐了一夜火车到了大同火车站,天气寒冷,温度很低。我们又爬上了车箱很浅的翻斗车,用大衣盖上头,相依着趴在前面战友的后背上。车不知颠簸了多长时间,我们的全身几乎被冻麻木了,有的...
著名小说家路翎(1923—1994)1941年创作了煤矿小说《卸煤台下》。此篇分别收入《路翎小说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3月版)和《路翎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四卷。该小说并不是路翎的代表作,在煤炭行业读过此小说的人并不多...
一桃花沟的遍野桃花早已凋谢,丝毫看不出初春的灼灼其华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丛丛深绿浅黄的枝叶以及零零星星结在上面的小桃果。马矿服务公司开办的桃花沟煤矿,位于桃花沟村东一里地外的一条深沟中,各种机械设备、车辆早已将这条沟像揉面团一样团弄成矿山需要的各种...
吴晓煜邵燕祥是一位多情、极富正义感的著名诗人。他关注着不同的人群,写出他们的心声,为他们的需求进行呼吁。1957年,即在他被无端打成“右派”的前一年,他曾到山西阳泉煤矿考察,了解到许多青年矿工虽英俊优秀,却得不到姑娘们的爱情,找不到媳妇。邵燕祥看...
陈安伟一秋豆子腆着滚圆的肚子,黄澄澄的铺在大刘村的湖地里,弯腰割豆的荞麦像嵌在田地里的一幅画。在这幅画的周围荡漾着秋天的丰富多彩,飞翔的鸟儿、色彩斑斓的树丛下埋头吃草的牛羊。荞麦来不及欣赏身边的景色,她沉浸在秋收的巨大喜悦和紧张的忙碌之中。她要赶...
一、启蒙我出生在安徽省萧县黄口镇,这是个四省交界的小地方。滚滚东去的黄河曾在它身边流过,后改道从山东入海,留下一条黄沙飞扬的故道。那时的故道寸草不生,却疯长歌谣:“船靠舵,箭靠弓,吹散乌云靠东风。”“葵花葵花秆儿长,孩子再多一个娘。兄弟姐妹手牵手...
一父母相继没了,我成了孤儿。身边空荡荡的,除了几间旧瓦房,再没什么可亲近的了。整个村庄也空荡荡的,再没了亲人的身影。我没太多的悲伤。顾不上这些了,我要寻找新生活。我二十多了,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可除了一本一文不值的大专文凭,再无别的技能,拿什么自...
老屋带着蕴藉的记忆和一屋子的旧物,即将消失了。一屋子破旧的家什,扔的扔,砸的砸,烧的烧了。一种感伤在心里回旋,隐隐约约,不明所以,却又实在。我从中捡起一些陶盘瓷碗,柜橱缸钵,记录还原一些生活迹象,用以凭吊和纪念养活我们的亲人和养活我们的艰苦又深情...
认识老代,是在一个夏日的雨后。一条河流自北向南急流而下,河水泛着浑黄的泥水色,两岸的杂草被雨水冲得东倒西歪,像被杀伐了一般。隔着这条河,远远地看见一个人,在核桃树下用力地挖着什么,走近了,同行的张威给我介绍说,这是老代,这里的护林员。见到我们,老...
一个山塆缠山绕水,一路疾驰且徐行,高楼、俗务撤身后退,人渐近自然,渐近空阔静寂。到达时,山间来了细雨。细雨并不是来的,细雨是主人,住在那里时日久了,年岁已老,面目从容。我们好似稀客,不曾通报,贸然而至,算是闯入,自觉罪过,脚便尽量轻迈,借着一些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