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文学
《西藏文学》办刊宗旨: 贯彻“双百”方针,坚持“二为”方向,为发展西藏地区文学创作和文艺评论,积极培养、发展以藏族为主的创作队伍,出人才、出精品,繁荣西藏社会主义文学创作。主要读者对象: 藏区、国内及国外爱好阅读的文学人。
文集访问量: 7240 次
音乐列表
夏江川我对书的喜欢,源于我的母亲。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从江南转学到藏北上初中,藏北的生活是艰苦而乏味的,但通过母亲的引导阅读,使我对生活世界产生无限的梦想,就像卡尔维诺所说的:“阅读意味接近一些将会存在的东西”。那年暑假,母亲从同事哪儿借了一本林...
新林牦牛,不是我们常说的披着长毛铠甲威风凛凛的牦牛,而是四川甘孜州丹巴县的一个地名,1970年9月1号,四川省林业厅雅运处的王队长开着“解放”牌卡车,把我从丹巴县城送到百里外公路边的牦牛桥头,王队长帮我取下背包,凝视着我说:“小伙子,为什么到这么...
尼玛一陪年迈的父亲,在春天或秋天洗浴温泉的最好时节是去趟拉萨的温泉圣地墨竹工卡县德仲,洗浴几天温泉,是我自走出校园,获得谋生的工作以来一直想要了却的一个愿望。父亲已经77岁高龄,他的风湿性关节炎在他步入70岁开始变得愈发严重,即便他有着年轻时因饱...
何飞卓玛走过唐古拉,带着一片阳光,温暖蓝天和云朵。我走过唐古拉,听见一阵歌声,听见阳光和云朵舞蹈着踏响天堂的心跳。卓玛,卓玛——又是一个晴天,卓玛站在青青的湖岸,看一群鱼鹰高高低低掠过。一望无尽的大草原,和阳光尽头的雪山,风景在卓玛黑亮的长发中温...
白玛娜珍在驻村的一天下午,我们走路去下面村落时,村长夫人索朗大婶背着她的小孙儿,一眼看见了我们。她在二层小平台上朝我们挥手呼喊,要我们去她家坐。她的召唤和她盘在头上的红辫穗一样火热而醒目。如果我们不去,她半空中的手臂会像地里被太阳晒焉了的叶子一般...
洼西色嘎不明白为啥乡城的藏族乡亲要称公职人员为“勒热”。“勒热”译成汉语就是“有事可干的人”。这个称呼把包括他们自己在内的众多无公职的人都归为了闲人。他也想不通他们为啥要把穿戴整洁或长得白净的人说成“像汉人一样”,好像凭着外表的脏净美丑,就可以为...
佘学先虽然住在同一个大院,采访扎西达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是时间,感觉他总在开会或在前往开会的途中。中午接到短信:下午四点,办公室见。下午三点五十,又接到短信:临时有会,会后联系。接近五点的时候,终于如愿以偿地敲开了扎西达娃办公室的门。办公室...
贝拉蒙老扎是我爸,朋友都叫他老扎哥。我老爸是那种放在人群里一眼就能认出的男人,倒不是因为体格魁梧或身形高大,只是他身上有种与众不同的调调,可以说是艺术气息,也可以说是民族风格。当今这个时代,搞艺术的男人一定要留长发、几撮胡子,最好再背个吉他或画箱...
扎西达娃我们在草原上陷车了。我们的右侧是神话似的碧蓝无垠的天湖——纳木措湖,左侧的远方是绵延千里的唐古拉雪峰山脉,我们陷车的旁边是一座斜坡,前方几十公里的平坦草原和湖边的连接处静卧着一座龟形的山体,那就是我们要到达的宿营地——扎西岛。那里是观赏纳...
这个时候,契米正走在通往镇里的一条土路上,路面的粗砂粒硌得他脚很痛。他走一阵便脚不停步地斜转过身,渐渐成了退步倒行,仿佛在观赏自己后面那一长串歪歪斜斜的脚印,也时常正要转回身时脑袋会撞着树干,要么撞进迎面而来的行人怀里,或者不知不觉溜滑到路旁的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