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选刊
《杂文选刊》创刊于1988年8月,最初名为《杂文家》,1993年更名为《杂文选刊》。杂文选刊》的办刊宗旨是“为百姓代言,替民众呐喊”,其目标是繁荣杂文、普及杂文。
文集访问量: 12854 次
音乐列表
于力等我们任重而道远于力《我们敢不敢站在孔子肩膀上》一文(《杂文选刊》2006年12月[上]),向每个知识分子、向我们民族提出了一个现实而严峻的问题。当年顾准拔开云雾,尖锐地指出:“民主是手段,进步是目的。为了确立民主与科学,必须批判传统思想和权...
童大焕媒体报道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教授领衔,重新建构中国国家形象被列入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若课题完成,所塑造的中国新的形象,很有可能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报道论述“重构国家形象”的理由时说,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
廖保平从古到今,龙一直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所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了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厂解甚少...
长平龙是不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能不能作为中国的形象标志?如果有人要做一个学术考证,当然没有问题,是他的选择自由和研究权利;如果只是一般性的争论,那是无聊的口舌之争,争不出什么结论来;如果政府花钱来组织专家论证,准备换一个新的标志,那就不只是无聊了...
滕朝阳临近年终,各种人物年度评选渐次“粉墨登场”。在众多评选活动中.有一种意在“感动”人们的人物评选很是吸引受众的眼球。自然,“感动型”人物推举不是谁的“专利”,也不一定非要以活动的形式出现。但若在“感动型”人物之前冠以“中国”一类的关键字眼,则...
柴静两年前,我曾经做过一期广东国有企业诉《中国改革》杂志社,索赔五百万的事情。法官最终判决“只要新闻报道的内容有在采访者当时以一般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认为是可以合理相信为事实的消息来源支撑,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是捏造的。那么,新闻机构就获得了法律所赋予的...
米兰公家人,拿国家薪水是天经地义,但这国家的薪水又是从何来呢?不是天上掉的也不是地里长出来的,更不是造币厂造出来的,而是民众的纳税钱,是平民百姓辛辛苦苦劳动所得的血汗钱。如何对待薪水?怎样拿薪水?这是国家性质、社会文明程度决定的。邹韬奋先生创作于...
邹韬奋据报载最近冯玉祥氏对新闻记者谈话,有“国家将亡,应卧薪尝胆,但他们正在卧着拿薪水”等语,末了一句颇饶幽默意味。我们做老百姓的看惯了当今所谓要人也者,往往上台时干得乱七八糟,下台后却说得头头是道,所以我们对于大人先生们的高论,常觉得要大大的打...
朱大路一有时候,真正好看的杂文,是那些具有百分之八十真理的杂文。留下百分之二十的“摇摆空间”,以激活读者的脑神经,让他们思索,回味,或击节叫好,或摇头叹息。这叫做:让读者参与。或曰:尊重读者。前些日子,吴非发来杂文《师生之间不存在什么“恩”》。吴...
曹雷在巴黎的卢浮宫,在一幅古典名画前,一群法国孩子排排坐在地上,认真地听着一位中年女教师在讲述这幅画。从他们的年龄上看,也就是小学生吧。我不懂法语,但从老师的手势和对画的指点,我猜得出她是在分析画家的风格和手法。我相信她肯定会介绍画家的生平;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