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选刊
《杂文选刊》创刊于1988年8月,最初名为《杂文家》,1993年更名为《杂文选刊》。杂文选刊》的办刊宗旨是“为百姓代言,替民众呐喊”,其目标是繁荣杂文、普及杂文。
文集访问量: 14427 次
音乐列表
张达明启功先生曾讲过一个他自己“被当兵”的故事。那是1971年冬,启功作为“封建余孽”在北师大接受监督劳动。一天中午,他正在打掃学校的操场,忽然来了一个人,对他说:“我是学校军代表派来的,让你马上去一趟。”启功不知道是福是祸,只好硬着头皮跟着来人...
陈亦权戏剧大师哈雷德才华横溢,但他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中缺少快乐,他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儿。有一次,一个哲學家前来拜访,想和哈雷德一起讨论他刚刚公演的新剧《格曼纱的早晨》。不过,哈雷德并不欢迎他的到来,因为他和这个哲学家不相识,对于哲学家提出的任何...
孙建勇清雍乾之际,有个叫尹继善的人,德学兼备,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深得皇帝赏识和信任,在朝野享有崇高声誉。乾隆四年,二十四岁的袁枚参加朝考。尹继善是主考官,对袁枚的文章极为欣赏,取其为进士,授之以翰林院庶吉士,三年后又大力举荐其外任...
张军霞我偶然认识了小陈,短短一天的相处,她的故事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陈的老家在一个偏远的乡村,父母以务农为生。家里经济虽然不宽裕,但一家人相处十分和睦。不幸的是,在小陈十一岁那年,父母赶集时遭遇了一场车祸,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再也干不了重体...
张五毛掐指算来,我大学毕业已经十二年,中学毕业十六年,小学毕业二十三年,几乎每年都要参加一两场同学聚会。庸俗攀比的表演我见过,感人肺腑的真言也听过。讨厌过别人,也被别人讨厌过。随着年龄增长,我学会了以佛系青年的姿态,出现在同学会上。人生得意须尽欢...
迟子建我记忆中最寒冷的冬日,是1986年的腊月,年仅四十九岁的父亲突发疾病,与亲人永别在年关。父亲的墓地在故乡的山下,离他工作了一生的山镇学校很近。父亲从哈尔滨高中毕业,是当年大兴安岭的人才了,所以一个人得兼多门课。他欣赏人才,有一年从教育局为我...
陈亦权今年三十七岁的达隆特·格特艾是一个先天性盲人,让人难以想像的是,同时他还是一个微型雕刻大师。达隆特从小看不见任何东西,也不能够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甚至无法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长得什么样。尽管如此,小达隆特却依旧特别热爱生活,他喜欢用手去亲近...
吴传玲去法国留学后,当地人最让我觉得奇怪的生活习惯就是清洗垃圾。我和另一名中国留学生小丽同租一处民居,房东是位六十多岁的老太太。租房的第一天,房东就给我们立了一个奇怪的规矩:垃圾扔掉之前,要先用洗涤剂清洗干净。“您说什么?”我怀疑自己没听清。“我...
朱成玉母亲经常和我们讲发生在她们那个时代的故事,她讲得头头是道,我听得津津有味。她讲的一个“老戏迷”的故事,尤其令我印象深刻。母亲那时候还小,村里有一个从外地逃荒来的人,我们这里管这些人叫“跑盲流”的。他是外地户,自然没有他的土地,只好在村里的煤...
袁省梅姑姑说,去看看她吧,这么多年了,她不容易呢。她,是我的妈妈。自从父亲二十五年前去世后,我就没有再看过她。也不是没有见过,是没有一次我想念她、主动地去看望她。很多时候,都是她来姑姑家,或者是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一见我,就在我头上脸上摩挲,好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