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10988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牧雪吹箫
  • 我喜欢仰望星空
  • 混沌虚空
  • 梦乡醉哉
  • 骆雪
  • 幽林飞鸟
“北外”1967 (一) 2023-11-09 08:48

文田润民“北外”1967(一)文田润民1967年是文化大革命最乱的一年,也是重大事件频发的一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成了人们瞩目的焦点。一派群众组织在康生、谢富治以及中央“文革”小组的王力的煽动和支持下,在外交部安营扎寨揪陈毅,夺外交部大权,火烧英代办...

浏览全文 阅读(29501)

文余玮单声:以法理遏止“台独”第一人文余玮单声,著名旅欧侨领与社会活动家。1929年出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法律系。历任香港驻欧洲进出口公司总经理、西班牙国立外交学院院士、欧洲华侨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世界震旦校友会名誉会长、英华经...

浏览全文 阅读(29490)

文胡仰曦青年瞿秋白的归国:共产主义人间化与《新青年》改组文胡仰曦共产主义人间化青年瞿秋白第一次踏进克里姆林宫的时间是在1921年的2月中旬,那一日,他与李宗武在外交部东方司和《真理报》编辑部的帮助下,终于获准进入克里姆林宫采访教育人民委员长卢那察...

浏览全文 阅读(29575)

文唐依澜飘荡乱世求心安——汪孟邹文唐依澜滚滚红尘,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不断涌向岸边,拍乱了海滩沉积的沙子,拍散了岸边排列的砾石。在不断向前翻涌的历史长河中,有那么几朵浪花奋力地撞击坚硬的岩石,想冲破禁锢,虽然力量甚微,却在岩石上留下了丝丝痕迹。在人类...

浏览全文 阅读(29542)

文甘徐梅晦暗时代下的真勇士——钱玄同文甘徐梅艰辛岁月钱玄同出生于清光绪十三丁亥(1887),初名师黄,字玄同,是钱振常的第二个儿子。他是庶出的,年纪比其兄长钱洵小一大截,与他的侄儿稻孙同岁。钱振常是光绪年间的举人,曾任官吏部主事,晚年为绍兴、扬州...

浏览全文 阅读(29488)
蔡元培与《新青年》 2023-11-09 08:48

文张家康蔡元培与《新青年》文张家康蔡元培正式履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初,做的第一件事是聘请《新青年》主编陈独秀任文科学长。《新青年》因之由上海来到北京,并由陈独秀一人编辑而改为北大同人编辑。民主与科学、文学革命、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乃至中国共产...

浏览全文 阅读(29519)

文牟利锋胡适:文学革命的“幕后”总策划文牟利锋提起“文学革命”,我们一定不会忘记钱玄同、刘半农那场自编自演的“双簧戏”。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老派人物的口气给《新青年》写信,将反对新文学的意见汇集起来,然后由刘半农以“记者”的名义逐段反驳。当然...

浏览全文 阅读(29504)

文胡明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诞生文胡明1915年6月中旬,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暂住法租界嵩山路吉谊里21号——这是“亚东”老板汪孟邹为之安排的。汪孟邹高高兴兴地为陈独秀设宴洗尘,又把高君曼迁来与他团聚。陈独秀在“亚东”的安排照应下开始了一段相对安...

浏览全文 阅读(29565)

文李浴洋思想、精神与文章——百年回眸《新青年》文李浴洋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谈论“现代中国”,《新青年》杂志大概都是绕不过去的“元典”甚至“原点”。如此立说,一方面当然是基于“报章”这一现代媒介在晚清以降“民族—国家”及其思想、学术与文学的建构中曾经发...

浏览全文 阅读(29558)

本刊编辑部《新青年》:百年之后再回首本刊编辑部历史是应该反复回望、认真研读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诚如斯言。何况,那是一段令人神往的“大历史”。1915年,当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的前身《青年杂志》时,他肯定没有想到,这份杂志后来能够...

浏览全文 阅读(2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