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凯徐秉君“瘸腿飞将军”马宁的传奇人生陈子凯徐秉君马宁在中队当兵擦起落架毛泽东提议、周恩来圈定新中国第一个“会飞”的空军司令1922年10月10日,马宁出生在河南省沁阳县紫陵镇长沟村一户中农家庭,取名马瑞平,后改名马宁。他从小接受进步思想熏陶,...
孟昭庚英雄杨子荣身世之"谜"破解记孟昭庚随着小说《林海雪原》及由此改编的电影、京剧、电视剧的广泛传播,侦察英雄杨子荣可谓名扬天下,妇孺皆知。作家笔下的杨子荣是根据生活原型,经过艺术概括而塑造出来的文学人物形象。几十年来,关于杨子荣的文章多得难以胜...
申振声风雨中的香椿树申振声全国解放后,父亲向单位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选举,父亲当上了九江路片的第一任居委会主任。父亲白天上班,晚上还要给邻居们调解纠纷,经常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父亲有美术特长,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负责单位和居委会的宣传工...
赵楠从“世界图景”到“地方”言说——周立波的延安道路赵楠一从高尔基的创作实践和倡导,到苏联作家协会成立并确立“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红色的三十年代”曾弥散在“左岸”西方和所谓被压迫民族的整个世界,带给人们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国际形势的波...
李斌川南土改中的沈从文李斌1949年初,政权更迭之际,著名作家沈从文因巨大的心理压力,一度自杀未遂。在中共和各方面朋友的关心及家人的精心照顾下,他的心态逐渐恢复正常。新中国各项建国工作有条不紊的进展,给他巨大震撼,他认真反省自己,决心放下一己的小...
刘晋飞书市中的贞洁牌坊刘晋飞写一本好书,难;写一本好评如潮、恶评为零的好书,好比要在妓院里立贞洁牌坊,太难了。《只有医生知道》便是后者,面市以来,销量如房价般飙长,恶评与意见却不见踪迹。《只有医生知道》的作者是协和医院妇产科医师张羽,从业十余年,...
李超宇谈胡适的“导师情结”李超宇导师何为?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对老师做出了这样的要求,后来发展到书院教学,其山长已类似于今天所说的“导师”。而作为制度的导师制却来源于西方,英国牛津大学是最早实行导师制的大学...
叶隽《旅欧杂志》与文化转移问题蔡元培的留欧故事之留法篇(八)叶隽蔡元培虽然中国人之践履欧洲,早在17世纪就已陆续有人,像澳门人郑玛诺、南京人沈宗福、福建人黄嘉略、山西人樊守义等,他们都是作为个体,随着传教士脚步踏入欧洲,并赢得了诸如伏尔泰、孟德斯...
陈典松孙中山的最后时光(下)陈典松1924年12月5日,孙中山在天津留下了这张最后的个人照孙中山初到北京的住处北京饭店病状危殆孙中山扶病入京,段祺瑞方面表现出极大热情,安排了很隆重的接待,他感到段祺瑞这样做只是虚以应付,并无诚意,因而命汪精卫致信...
张梦阳拜谒晚年白桦张梦阳2013年9月27日下午,本文作者张梦阳(左)拜谒白桦先生时合影有人说,诗人不会老去。50年前我就读北京二中时,在韩少华老师小书房里,见到一本署名白桦的叙事长诗集,是描述贺龙元帅的,激情洋溢,充溢诗性艺术。其内容虽没有给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