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3994 次
音乐列表
李弢(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2013年6月18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闽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漳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漳州市金门同胞联谊会承办的“闽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闽南师...
李蕙如(淡江大学中国文学系,台湾台北)吴之振《宋诗抄·序》:“宋人之诗变化于唐,而出其所自得,皮毛落尽,精神独存。”宋人喜欢繁华落尽的淡泊之美,一种勘透世情的知性反省之美。不单就诗而言,所作文章亦然。就陈淳作品中的写作技巧来说,其诗文并没有太多的...
马海燕(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缘起为霖道霈(1615~1702),明末清初曹洞宗禅师,鼓山系开创者永觉元贤的唯一嗣法弟子,时人赞其为“洞宗古佛”,其自称清凉澄观国师、李通玄长者私淑弟子,一生酷嗜《华严》,呕心沥血,有...
谢贵文(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系,台湾高雄)一、前言“正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观念,其形成与宗法制度有密切关系。宗法制乃一庞大复杂又井然有序的血缘政治社会构造体系,其规定社会最高统治者“天子”是天帝的长子,既为天下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
林晓峰邓文金(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民间信俗是民间信仰及其伴生习俗的总称。受泛神论的影响,福建闽南拥有丰富的民间信俗资源,如妈祖信俗、保生大帝信俗、关公信俗、开漳圣王信俗等。这些信俗往往经历了漫长的传承过程,具有普世性...
郑晨寅(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福建漳州363000)闽人杨时、游酢从学于二程,遂有“道南”一脉;洛学南传,朱熹接绪之,又直接催生了闽学;朱子知漳虽仅一载,其于闽南理学,可谓遗泽深远。漳州自唐初设郡以来,文教渐兴,开漳将军陈元光子陈珦首创书院...
郑礼炬李云波(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黄道周篆书其父墓志及墓后碑铭释文郑礼炬李云波(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漳州363000)黄道周是晚明重要的馆阁作家、学者和政治人物,其文集《明漳浦黄忠端公全集》系清代道光年间闽人陈寿祺所刻,...
曾玲(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从福建南安的“炉内潘”到新加坡的“潘家村”:南洋华人宗族村落的个案研究曾玲(厦门大学历史系,福建厦门361005)近现代以来,当一批批华南移民南来东南亚拓荒,在移居地重建社会结构与组织,是华南移民在海外...
郭志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福建厦门361021)三平祖师建寺与三坪崇蛇新探郭志超(厦门大学人类学系,福建厦门361021)义中禅师在唐宝历初年(825)到三平山建院时,此地已经开发,“鬼窟”神话是三平祖师成神后的“俗谚井谈”。蛇成为追述三平祖师建...
邹书(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李光地文学创作观探析邹书(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李光地的文学创作观主要体现在内容上要求寻根“六经”,明实理抒真情;言辞表达上要求含蓄曲折、简洁醇厚;创作过程上遵循博览群书、摹仿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