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交流》以探讨闽南文化、解读台湾情缘、幸两岸文体共识、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为宗旨;弘扬闽南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提升闽南文化研究的内聚力,向海内外侨胞展示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集访问量: 3998 次
音乐列表
李弢李弥逊(1089~1153),字似之,号筠溪,谥忠肃,福州连江珠浦人,宋大观三年(1109)上舍魁,后曾为官温陵、延平,累官试户部侍郎,因为屡次上疏反对宋金和议,逆忤权臣秦桧,于绍兴九年(1139)二月以徽猷阁直学士出知漳州,绍兴十年(114...
景云(作者系漳州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在中国传统士人中,其人格理论的精髓是“内圣外王”,对于传统的中国士人而言,“内圣外王”的人格追求,至少从形式上代表着他们实现其人生价值的两个侧面,而这两个侧面却具体地统一于一个现实的士人生活方式和人生...
马寄(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漳州师范学院政治法律系讲师)陈淳,字安卿,号北溪,福建龙溪(今漳州)人,乃朱熹高足,两度问学于朱子,其于朱学身份确立、传播功不可没。令人遗憾的是陈淳之学暗晦未彰,并未得到学界应有的关注。“圣门用功节目,其大要亦不...
2012年10月18日是我国近代高僧弘一大师圆寂70周年纪念日,漳州市楹联学会、漳州市书法家协会、漳州市老年书画摄影艺术协会、漳州市老艺协诗词委员会、芗城区佛教协会和漳州瀛洲亭寺于10月15日共同举办“纪念弘一大师圆寂70周年诗联书画展”。同时,...
我漳尤物,有水仙花、八宝印泥、片仔癀三宝之谓。文坛翘楚,余所知见者黄超雲、王作人、林继中三先生,余尝于课堂上介绍其诗文而谓之“三宝”。括斋王作人先生,年十四即从教为塾师,奉先尊王咸熙先生“厚俗正蒙”之训,勤课督几半世纪,造就甚众。1980年即退休...
本刊以闽南文化为传播平台,连结两岸及海外华人,以弘扬闽南文化、促进两岸文化交流为主旨,融学术性、知识性、可读性为一体,设有民间信仰、海商论坛、史事纵横、方音方言等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栏目,还有学术动态、文化信息等。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工作者...
郑艺美(作者系漳州八中高级教师、国家外派菲律宾毓侨学校中文代理校长兼中文主任)一、引言菲律宾毓侨学校位于吕宋区怡沙迷拉省的甲描端社,目前是该区域内以英汉双语进行教学的最大的华文学校,由学校董事会负责管理,隶属于菲律宾教育部。1941年秋,由黄则汀...
林剑华(作者系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1989年,林其锬先生第一次提出“五缘文化”的概念,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反响。五缘文化以其丰厚的社会人际网络资源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更由于在实际领域运用的社会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多年来,大量研究成果的涌现...
何绵山(作者系福建广播电视大学闽台文化研究所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许俊雅主编的《全台赋》(影印集),分为上下两集,由台湾“国家台湾文学馆筹备处”2006年12月影印出版。《全台赋》收入台湾几乎所有的赋200多篇,其中有鸾赋40多篇,本文拟就这40...
陈耕(作者系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成员)一、考察过程2010年3月29日至4月5日,我随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察组,考察了台湾的文化遗产保护。考察组一行六人,由厦门市文化局副局长李云丽带队,29日、30日两天住台北,拜会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