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5916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周健
  • 林沐风
  • 宋家园
  • 蔚青
  • 梦乡醉哉
  • 陈社昌

丁芒对当代诗词体式改革的几点思考丁芒形成诗词格律的三要素(平仄律、韵律、体式)中,比较起来,体式在历史流程中表现的可变性最大、主导性最大。体式改变了,平仄律韵律可以不变,即使变,也仅作一些微调。在我们研究如何推动当代诗词改革的时候,我们的着眼点,...

浏览全文 阅读(23554)

丁益喜毛泽东诗词破传统诗词“万马齐喑”之窘势丁益喜一般人都认为,五四运动以后,传统诗词被人为的当做旧文化挡在新文化之外,传承了几千年的传统诗词一下子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作了诗脉“断绝”的判词,一时间乌云翻卷,“万马齐喑”,令人扼腕痛惜不已。但是,...

浏览全文 阅读(23573)

梁东回归,和再出发——序《清华大学学生诗词选》梁东清华园里诗声朗朗,莘莘学子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走到一起,选修王步高教授的“诗词格律与创作”课程。这样一个以讲授诗词格律和评点学生作品为主的文化素质课,对于一个综合性知名大学来说,本没有什么好过多...

浏览全文 阅读(23602)

刘立玉欲臻化境须用八心——略说改诗刘立玉一诗者,智者也,常见之;一蹴而就者,尤智者也,罕见之,甚或无,宋人刘克庄诗云:“由来作者皆攻苦,莫信人言七步成。”故改诗者,古往今来,司空见惯,层出不穷。毛泽东有言:“诗难,不易写,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浏览全文 阅读(23572)
晚风随笔(选) 2023-11-09 08:48

杨逸明晚风随笔(选)杨逸明一袁枚说:“诗虽新,似旧才佳。”红楼梦宝黛初会,黛玉一见宝玉,便大吃一惊,觉得好生奇怪,倒象是哪里见过,何等眼熟。宝玉说出初见黛玉的印象是:“虽没见过,却看着面善,恍若是远别重逢一般。”好诗也是如此,既有似曾相识之感,又...

浏览全文 阅读(23601)
新词汇入诗探讨 2023-11-09 08:48

魏新河新词汇入诗探讨魏新河传统诗词的语言基础是文言,当代诗词有一种专门使用白话、口语的形式,不属于文言的基础前提,只是合律的白话,如“明天我去图书馆”、“教我如何不想她”等等,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举一个启功先生的例子,看看他的《鹧鸪天·乘公交车》八...

浏览全文 阅读(23605)

郑伯农关于填词起源和演变的新窥探(上)郑伯农一填词始于何时?专家们的答案是大同小异的。文学史著作大多断言,曲子词萌生于隋唐。专家们一般都会引用某些古人的话,以证明这个论断的正确性:“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南宋王灼《碧鸡漫志》)...

浏览全文 阅读(23634)

刘静柔蚕老去应无憾,要见天孙织锦成——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灯人叶嘉莹先生刘静叶嘉莹先生是蜚声中外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教学、传播与传承工作。先生号迦陵,1924年出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受古典诗词的熏陶,1941年...

浏览全文 阅读(23598)
《迦陵诗词稿》选 2023-11-09 08:48

叶嘉莹《迦陵诗词稿》选叶嘉莹叶嘉莹,1924年生。1945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国文系。自1954年起,在台湾大学任教15年。1969年迁居加拿大,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90年被授予“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称号。1966年起,先后曾被美国...

浏览全文 阅读(23617)

林正三二战后台湾古典诗学发展概况林正三台湾自明末沈斯庵①清·季麒光《蓉洲文稿·沈文开传》:“名光文(1612—1688),字文开,别字斯庵。浙江鄞县人。以恩贡历仕绍兴(鲁王)、福州(唐王)、肇庆(桂王);由工部郎中,加太仆寺少卿。明鼎革后,遯迹不...

浏览全文 阅读(23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