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评论
《新文学评论》创刊以来,本刊坚持“传播新理念,交流新经验,面向全国发行的文学类学术期刊。《新文学评论》杂志以其丰富的内容,融学术性与技术性为一体的特点,获得了广大学者的喜爱。《新文学评论》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双百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进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发展,为教育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栏目设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新文学评论杂志是由中国新文学学会;刘醒龙当代文学
文集访问量: 5246 次
音乐列表
□宋剑华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罗列着无数文学“经典”,仿佛“经典”的数目过少,很有点对不起这几十年的文学成就似的。然而,进入文学史视野中的这些“经典”,是否都具有“经典”的价值?我个人深表怀疑。这当然牵扯到了一个文学“经典”的评判标准问题。从2...
□陈子善张德强张德强(以下简称张):今年(2018年)6月,《解放日报》上发表过一篇名为《东余杭路上的夏日柳荫》的报道,生动再现了您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侧影。请问,您的学术追求与艺术趣味最初是如何萌芽的,其中是否有对您后来走上学术之路影响深远的事件?...
□安歌一自朱雀门至龙津桥,一些房子举着碧绿的月亮它们的招牌鲜明——请春风品尝消失的往事。夜晚浩渺獾儿、野狐、批切羊头、辣瓜旋儿金丝党梅、盘兔、煎夹子……它们在个体的季节不动等着鲜花让出通往天空的道路。我不想举杯这样一个夜晚,适合一个异乡之人慢慢从...
□吉狄马加李瑾年纪不大,但在年轻一代中堪称异数,他有着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对历史传统如数家珍。其教育背景很有意思,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硕士、历史学博士。汉语言文学关乎“诗”,新闻与历史关乎“时”。其中新闻讲求时效和在场,历史讲究知识与经典。正如...
□安歌李瑾安歌:日常交流中,我发现你对目前诗歌的发展状况非常警惕,甚至提出诗歌已经进入瓶颈期或终结阶段的观点。这与主流的判断不同。一些学者认为,诗歌的“边缘化”虽是事实,但自媒体催生了诗歌的繁荣,诗歌的春天已经到来了。李瑾:繁荣和发展是两个具有本...
□李瑾断言诗歌的终结似乎是种虚妄,毕竟这一论断表面上无法解释信息时代或当下诗歌的世俗性繁荣和借助自媒体实现的重复式繁殖,我亦曾专文论述:“直陈这一现代性事实是一种莫大的罪恶。因为,此论断无视一群‘单向’的诗人,尚在语言乌托邦中把玩纯属个人的伪公共...
□张清华王士强从知识背景和写作风格来看,李瑾无疑堪称特异。他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而且是跨学科:汉语言文学学士、新闻学(文学)硕士、历史学博士。这些对于诗歌写作来说虽然是外在的,但却不可能没有关系,其潜在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左右着一个人...
□欧阳光明李浩是一个写作风格异常鲜明的作家,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作为“失败者”的“父亲”形象,冷静而迅速地展现出“父亲”的尴尬、疼痛与绝望,有效地解构了传统意义上的“父亲”形象,在人们习以为常的话语中开拓出一片陌生的景观。李浩将“新发现”视为小...
□徐阿兵近百余年来,人们已在各种场合就小说发表过太多见解,以至若想辨析某人的表述究竟有何意义,总是不可避免地要牵连出他人所说。在这个意义上,严家炎和洪子诚等人在20世纪末选编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以5卷本200多万字的规模,尽力呈现...
□陈舒劼读者很容易发现,李浩的写作在塑造父亲的形象上用力甚大,许多小说的篇目已足够佐证。屡遭欺侮的父亲、唯唯诺诺的父亲、勉力支撑的父亲、磕磕巴巴的父亲、总想逃离的父亲、战战兢兢的父亲,李浩笔下的父亲形色各异而又相互关联,借由对父亲的叙述,历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