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
《中国文艺评论》(刊号CN10-1342/J)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月刊。 本刊竭力倡导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倡导说真话、讲道理,坚持导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努力发挥文艺评论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努力成为繁荣文艺评论的重要阵地,引导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凝聚评论人才的重要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文艺健康发展。 本刊紧紧依托全国文联系统所联合和团结的各方面、各领域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力量,致力于
文集访问量: 6324 次
音乐列表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课题组近期艺术评论热点面面观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课题组2015年底以来,面对蓬勃发展的艺术创作、展演与产业发展,我国的文艺评论界热点不断,各种议题和讨论层出不穷,评论家对具体作品、演出、展览等进行讨论,...
刘成新全芳兵存在主义的黑色幽默剧—评《一个勺子》的影像文化刘成新全芳兵根据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改编的电影《一个勺子》,采用化繁就减的表达方式,将情境骤变的戏剧冲突与粗粝荒诞的影像故事结合,聚焦于当下社会转型期人的生存际遇,及其生存处境中无法摆脱...
刘祯情怀与情结:沪剧《邓世昌》的当代镜像刘祯近代中国与世界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中国的国门是1840年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洞开的,这也注定了近代中国的苦难和不幸,使得近代中国被涂上忧郁暗淡的色彩,罩上了因西方列强侵略而留下的挥之不去的阴影。1894年的...
林荫宇走上舞台的鲁迅—评《大先生》的剧作与导演林荫宇约两个月前,描写鲁迅的舞台剧《大先生》在北京上演,引起知识界、文学界、戏剧界的众多关注,人们争相观赏,以至一票难求,遂成圈内盛事。至今,其余音、余兴仍缭绕未尽。座谈会上,编剧李静女士表达了对出品...
嵇绍玉讥讽:传统书法评论中的“恶之花”嵇绍玉我国古籍中用“兴观群怨”[1]《论语·阳货》“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赵敏俐、尹小林主编:《国学备览》第一卷,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
夏燕靖我国创新设计的“推手”与“新态”夏燕靖设计与创新的途径可谓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设计观念、设计形态和技术方式的重大突破上。这其中的关键乃是设计观念,这需要跨学科交流与融合,以构成一种认知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和用户体验创...
王长安戏曲文学的剧场性王长安中国京剧创造了演员时代,创造了“四功五法”,创造了几近完美的中国戏剧表演体制,把传统的写意美学发挥到了极致,但最大的短板在于戏曲文学不给力。其实,对于戏剧而言,表演更多属于技术层面,是一种工具,一种散碎和自为状态,须有...
张智华谈网络文艺之“美”张智华如今,网络文艺越来越引人注目,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网络文艺主要包括网络电影、网络剧、网络节目、网络小说、网络动漫、网络游戏等。文艺是追求美的,那么,究竟何为网络文艺之美?下文主要以网络影视为例,试作阐明。一、网络文艺需...
马季网络文艺的主流化与新格局马季严格意义上说,网络文艺发展至今,正好经历了规模化发展的整整十年时间。自2005年网络文学网成功推行VIP收费阅读模式,并由此产生第一批网络职业写作者以来,数百万网络写作者笔耕不辍,艰难跋涉,推动了网络文艺的发展。以...
肖永亮数字艺术应有独有的批评体系肖永亮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数字艺术这一新兴艺术虽然发展历史短,但已经在各门艺术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并沿着自身轨迹前行。既然它有着自身的艺术本体,也应当有一套特殊的艺术批评体系。而构建这一批评体系,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