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刊物。旨在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表文艺界众家之谈,讨论当今文艺创作、文艺思想、文艺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推动文艺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读者对象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文集访问量: 7008 次
音乐列表
顾晓禹海明威是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同时也是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所创作的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但是对于他的作品中的一些女性形象以及海明威对女性的观念和态度却是评论界一直在争论的问题。虽然海明威已经超越了男性视角...
徐欢颜中国的莫里哀喜剧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期,它是随着西方喜剧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而不断嬗变的。在早期莫里哀研究中,焦菊隐的《论莫里哀》并不是最早论述莫里哀及其喜剧的文章,但焦菊隐论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力图克服早期莫里哀研究中以介绍性质为主而导致...
杨学民“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反对文言,提倡白话,走“言文一致”的道路成了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大趋势。在政治、文化和语言政策等各种权力的制导下,“我手写我口”的语言乌托邦成为了大多数作家追逐的目标。到了“十七年”文学时期,文学语言的主潮完全成为了“...
赵春秀许多论者都注意到,1989年之后蒋韵的作品风格一直很稳定,带着鲜明的可辨识性:空灵优美的诗意语言,悲伤宁静的意象,反复吟咏时代的荒谬与残酷,感叹美好事物的渐行渐远。从《冥灯》开始,经《失传的游戏》《栎树的囚徒》《完美的旅行》,再到《在传说中...
易丽华2012年10月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评论界出现了一个讨论他的作品与文学思想的热潮。他的代表作《红高粱》仍然引人关注,但在一片赞美之中也颇有不同的声音,甚至分岐很大。笔者认为:《红高梁》表现了具有启蒙意义的“张扬个性解放”的主题,但并没...
李杰俊1980年代以来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界,张志忠确为“在场者”。他自称“笨人”,故早作飞翔。他勤于耕耘,孜孜以求,以发现“摩登”之美。新出的《在场的魅力: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论集》一书所收录的论文,立足于“文本细读”,辅之于“时潮追踪”,提倡“...
我试图怀着结识新朋友的感觉来重新打量80后文学,但发现很难,因为我已经认识她、琢磨她整整十年!用我最成熟最丰盛的中年面对她——可能已经付出太多的注意和情感,所有“80后”的字眼都会在瞬间引发我无数的联想,我明白,自己已经无法摆脱一种怀旧式的情感,...
薛子俊张贤亮在《绿化树》结尾以暴风骤雨般的政治事件摧毁了章永磷与马缨花尚未收获的爱情,今天读来依然令人感慨。这种以人性之名进行“伤痕”控诉与历史“反思”的作品在当时颇为常见,但也引发了评论界的质疑。这个突然到来的结局被视为知识分子对女性/劳动人民...
徐勇一、“失语”与寻找属于“自己的语言”80年代中后期,刘索拉和徐星的出现,对当代文学史来说,可谓不小的震惊,而他(她)们,凭《你别无选择》和《无主题变奏曲》这样两部中短篇小说,竞能在小说史上作为一个潮流被命名,足见意义非凡。在这些小说中,主人公...
马大康一在论及什么是文学时,韦勒克、沃伦指出,尽管对此很难有明晰的答案,但是,如果把“文学”一词限指想象性的文学,是最为妥当的。在文学艺术的中心地带,如抒情诗、史诗和戏剧等传统的文学类型,它们所处理的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想象的世界。并认为“‘虚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