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争鸣
《文艺争鸣》文艺评论刊物。旨在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发表文艺界众家之谈,讨论当今文艺创作、文艺思想、文艺研究中的各种问题,推动文艺理论的建设和发展。读者对象为文艺理论工作者和大专院校文科师生。
文集访问量: 7010 次
音乐列表
曹成竹一直以来,歌谣作为人民大众真实情感的表达媒介,一方面存在于人们的口头传承中,一方面又始终被来自外部的凝视所关照。儒家知识分子对《诗经》的解释和诗人仿民歌体的文学创作,代表了政治权力和文化精英对这种民间文学资源的规约及倚赖,政治解读和文学模仿...
文贵良吴稚晖(1865—1953)于1930年代断言:“文学是胡说八道,哲学是调和现实;科学才是真情实话。”轻视文学之情溢于言表。他甚至张狂地宣言“文学不死,大盗不止”。把如此一位对文学大不敬的文学逆子与五四新文学联系起来,是否是对五四新文学乃至...
王桂妹中国历代文学史上从来不乏各式各样的“复古运动”“革新运动”或者“以复古为革新”的运动,每个运动的发生都伴随着倡导者、拥护者和反对者们唇枪舌剑、你来我往的论争,但是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史会把一种文学运动的反对者最终定义为政治上的“反动派”进行批...
姜涛五四之后,众多“侨寓”青年涌入初立的新文坛,有关这个群体写作、阅读生活的呈现,一时间非常多见。鲁迅的小说《幸福的家庭》,就描写了一个青年作者,向壁虚构,为了捞几文稿费,要“硬写”一篇题为“幸福的家庭”的小说的故事。作品的讽刺性,源于构思中的“...
贾小瑞李麒玉经典的魅力就在于一读再读总有新意,鲁迅的小说正是如此,《离女酚就是其中一篇。迄今为止,研究者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阐释:一、在政治革命话语体系中,故事被解读为一起封建地主阶级压迫农民阶级的政治事件。学者认定爱姑是一个富有反抗精神然而又有局...
杨联芬鲁迅《离婚》发表的1925年,正值新文化倡导的“自由离婚”在舆论与现实实践中轰轰烈烈开展之时。相对于鲁迅的其他小说,《离婚》自问世以来,阐释既不充分,理解的歧义也最多,“难读”,是很多研究者共同的感受。《离婚》讲述的是爱姑反抗离婚的故事。而...
刘志荣一迄今为止,多多的写作已超过四十年,可以说是自“文革”时期的“潜在写作”就开始的当代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全程参与者和见证人——_这样的资历,在当下中国诗人中并不多见,可能只有几人而已;与此同时,多多很早就建立了“诗的本体意识”以及自己的“自...
马春花1950年代初期,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火车女司机,田桂英成为全国劳模,并两次受到毛泽东接见。以她为原型的电影、报告文学、新曲艺、插图本故事,使她家喻户晓,成为风靡全国的新妇女典范。1950年,油画《女司机田桂英》(艾中信作)被送往前苏联、东德...
郭丽君从1953年发表《不能走那条路》开始,对于农村问题的思索,一直是李准文学创作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在新的政权组织形式下,农村的社会分层、农村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59年3月发表的《李双双小传》不仅呼应了当时的“人民公社化...
李云1962年,随着国内政策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再加上当时中苏争论的进一步激化以及与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紧张关系,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八届十中全会两次会议上,反复提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强调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