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文学
《凉山文学》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学双月刊,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作家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学的读者、作者的喜爱。《凉山文学》以鲜明的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深受广大民族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的喜爱。
文集访问量: 4477 次
音乐列表
李锐听深山鸟语哪里是深山先生致迎宾词呢?是一个阳光男孩是一个阳光女孩在枝头呢呢喃喃哪里是鸟的梁祝呢?是爱情鸟在向森林向蓝天宣言他们的快乐哪里是什么无意义的音乐?你能辨识景语情语心语却不辨鸟语你自作多情了以一己之乐臆测鸟之乐你以万物之忧伤通感一己之...
邓天喜在一个偏僻村庄,有一秦姓人家四兄弟。父母叫他们为秦大娃、秦二娃、秦三娃、秦四娃。当地长辈和平辈也都这样称乎他们的小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长大成人,长辈和平辈仍这样称呼,他们一点不在乎,甚至当他们第一次与不熟悉的人相见,也会自我介绍自己的小...
俄史布太阳与月亮月亮,月亮是谁的月亮咆哮,我想要咆哮将天地的苦难倾倒一片混乱与狼藉太阳,太阳,是谁的太阳呐喊,我想要呐喊将所有不满都烧尽一片残渣与黑烟一千次的守望,用一把生锈的老斧头劈断所有铁链让月亮与太阳相遇一千次的错过用一把烧红的彝人弯刀,砍...
屠呦呦……不要去追一匹马,用追马的时间种草,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批骏马任你挑选;不要去刻意巴结一个人,用暂时没有朋友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待到时机成熟时,就会有一批的朋友与你行。用人情做出来的朋友只是暂时的,用人格吸引来的朋友才是长久的。...
李锐长征,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一个不朽传奇,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段悲怆交响。以长征为题材的报告文学、小说、影视剧作很多,其中不少作品取得了相当成就,影响广泛,但涉及过境凉山这一段十分重要而且极具特色的征程,总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作家晏明...
沙秀丽父母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至今仍生活在老家。我们姐妹兄弟六人,四个女儿在西昌工作,俩个儿子留守老家县城工作。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西昌都是老人的宜居地。许多年以前就三番五次地动员二老去西昌养老,可无论怎么劝说都没能奏效。母亲是愿意的,可碍于父亲...
廖崇芳外婆外婆,昨夜我又梦见了您:还是那样慈眉善目,和蔼可亲,还是那样整整洁洁大方得体。那一身老式蓝布衣裤还是浆洗得妥妥贴贴,干干净净。洁白的内衬衣袖口一如既往地挽在外衣袖口上。一双三寸金莲支撑着您那几十年依旧腰不弯背不驼的高大魁伟身躯。难怪在您...
王承诚常言道: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年不见,西昌大礼堂象凤凰涅槃,变了个大样。琉璃瓦屋顶,西式架构。彩画角梁,彝家风味。窗户明亮,中西合壁。当街是崭新的铺面,葆芝林大药房,益寿百乐园,邮政银行。东面花型大门圆拱钢架上,名称赫然醒目:“凉山州老年活动...
陈云庚缘泸沽峡,一个让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孩提时,听祖父讲过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早先,在泸沽峡里有一个石鼓,一面石锣,夹喜德河对峙着。峡边高岸上的建南大道旁有一座神祠,祠里供奉着一尊黑黢黢的,满被尘灰的土地爷。祠边古槐下的碑碣上刻着一段谶语:石锣对...
李里国超那条路险峻而又绮丽……每当我要追寻记忆中最美好的风景线的时侯,它会蒙太奇般地浮现在我的脑海。它就是横贯凉山的宜宾至西昌的公路——老宜西路。宜西公路,东起宜宾,西达西昌,全长四百多公里,是建国初期国家修建的一条横贯凉山的省级公路。之所以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