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文学
《凉山文学》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文学双月刊,长期以来受到少数民族作家和关心少数民族文学的读者、作者的喜爱。《凉山文学》以鲜明的不可替代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深受广大民族文化的爱好者、研究者的喜爱。
文集访问量: 4467 次
音乐列表
苟泽邦明媚的阳光照亮祖国大地嘹亮的歌声响彻祖国大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结满各种丰硕的成果五十六个民族载歌载舞手挽手举杯共祝祖国生日快乐在这欢乐的时刻,我们忘不了六十年前的今天祖国,从屈辱中站起来带着贫病,寻找强身的方略踏着迷雾,探索前进的道路...
铁日福有人说你神秘在天上因为你每一次飞翔都是中国新的奇迹有人说你神秘在过去因为你厚重的历史上写着古老而又绚丽的篇章月光筑成的城池有人说你的神秘在远方因为你的名字被无数叱诧风云的游子。在近处牵挂在梦乡白天跟着月亮晚上跟着太阳月城的魅力洒遍国内国外月...
吴伯雄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华诞,使我回忆起我们为共和国铸造和平盾牌的艰苦岁月。1968年3月,我们西昌和雅安地区一千名热血青年,满怀保卫祖国的激情,被征为“特种兵”。乘坐接兵南下的军列,经过几天的行进,来到了西南某地。在新兵集训动员大会上,接...
何明华葫芦口,位于四川宁南县东南,离县城30公里,在黑水河与金沙江交汇处,与云南巧家县城隔江相望。传说是诸葛亮《出师表》中云“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地方。说起葫芦口,当地人有许多关于砂仁的故事。有笑话说,有个药商听说葫芦口的砂仁(沙人)一块重10...
戴耕在艰难的岁月里1963年4月,我同西昌专署下属的三位同志一道,奉命调到盐源县工作,分别被安排到四个公社担任“一把手”。也许是组织上考虑我曾经在区上工作过,所以分配我到县委、县政府机关所在地的盐井公社任党委书记。当时盐井公社有4个大队、24个生...
阿米车古山正元1956年新年伊始发生的雷波簸箕梁子之战是凉山民改中的首例武装冲突,全州平叛斗争从这里拉开帷幕。簸箕梁子彝语称“曲堵乃介”,属龙头山与尔只波山之间山垭口。古代毕摩大师阿苏拉则后裔阿苏支系(黑彝)的一支于清初移居这里,到上世纪三四十年...
今年七十五岁的我,回头看看五十六年前进军凉山、平息叛乱、解放奴隶的一幕幕,不禁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指挥部3号”1953年10月,十八岁的我和安渝、陈广智、李济生等战友一起,奉四川军区政治部之命,调往中国人民解放军“凉山指挥部”文工队。我们在一...
李学良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不能不想起在凉山由奴隶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那场伟大的历史变革中,开创凉山革命事业的老前辈们。杨植森同志离开我们已有18个年头了。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记忆渐忘,但杨植森同志的一些往事和他鲜活的形象,...
晏明光在峨瓦垭口前卫营遭到拉莫头人家彝人冷枪袭击之时,毛泽东正在他的住地跟准备留下来开辟新根据地的人员谈话。这里虽然听不见枪声,但从人们的神色上还是看得出来,他们的心弦是绷紧的。参加谈话的人中,年龄最小的陈野苹因为在文庙那边张罗下午开群众大会的事...
阿牛木支著名彝族作家普飞以其务实的开拓精神和突出的创作成就,早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如今他年近七旬,仍笔耕不辍。最近的新作长篇小说《红腰带》是凝聚其多年心血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一部个人对社会历史和人生哲学的感悟与思索的精致文本。这部小说不仅主题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