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月刊
《小小说月刊》由河北省文联主办,于1993年创刊,是全国惟一刊发小小说原创作品的省级刊物。“内容丰富、文短旨远、鲜活大气”是《小小说月刊》坚持的风格,“人生、人性、人本”是《小小说月刊》倡导的主旨。主要栏目:四季芳洲、哈哈世相、谐趣园、滚滚红尘、一帘幽梦、似水流年、益智园、另类园、荒诞夜话、神秘岛等。
文集访问量: 12902 次
音乐列表
陈晔五月的大田洼,集上突然多了一景。在二云理发店外摆起二号钢丝做的铁笼。细细碎碎叽叽啾啾的声音就从这些铁笼子里传出。我从乡政府食堂吃早饭出来在集上目睹久违的小可爱。有好多年不见小鸡儿了。五月到了捉小鸡儿的季节。市工作队的第一书记老秦买了几只放到驻...
孙昌华“爷爷真棒,画的袄越来越高级了,拿到市场上一准儿能卖大价钱!”放了寒假的云儿趴在爷爷肩头看爷爷画画。马爷听了慌忙摇头,一股脑儿把那些“袄”划拉进桌肚里。一连三年了,每到秋凉起了北风,马爷就兀自找来一些硬纸壳和云儿用过的铅笔头,专心致志地伏在...
高红亮卫东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买彩票。卫东和我干的是全公司最累的活儿——装卸。忙的时候,一天几十吨货,就我们俩吊上搬下的累成死猪,身上的汗把我和卫东画成非洲斑点鬣狗的样子。但每天上班,卫东都会穿一身常备的干净整洁的工作服,坐他媳妇的专车到公司...
高红亮打死我也不信,老常得了肠癌。老常告诉我结果的时候,手里拿着医生的诊断证明,吸了一下鼻子,问我:你说这是真的吗?我看着他的眼睛,凝重的眉头上挂了个千斤顶似的,说:要不你再到北京看看?老常说,算了,回家。不就是个癌吗,大不了一死,反正迟早都得死...
江筱非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情。我堂叔带着一斤白酒、一斤红糖、二斤猪肉、两盒纸烟在媒人荞麦的引领下去蓖麻家求亲。蓖麻是个十八岁的黄花大闺女,长辫子、大屁股,是当时典型的乡村美女。我堂叔身材高大,体格端正,时年二十有二,还是个兵哥哥,这门亲事也算是...
赵长春针匠外出的时候,是去卖针,也包括去城里买铁丝。针匠很少外出,很多时候,就待在家里,锻,磨,锉,烧,慢慢地做针。做针,得先有铁丝。买铁丝,得进城。一早起来,往返六十多里,就靠一双脚,过河,翻坡。百十来斤的铁丝,背着,往返六十多里。累不?女人问...
赵明宇刘二锅是个小痞子,偷鸡摸狗,扒茅房看女人,缺德带冒烟。村长马占武一直想为民除害,国民党部队来村里抓壮丁,就让他们把刘二锅抓走了。做梦也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的早上,刘二锅又站在村头,高一声、低一声地骂马占武。马占武你个老小子,有种站出来,你想...
凌鼎年阮笛康五六岁时就在古庙镇有“神童”之称。但总有人不信不服,找机会难为他。有一天,镇上两个小混混在镇东头的路上拦住他。张混混说:“听说你是神童,有个对子想考考你。”“古镇有庙庙真古。”阮笛康望了一眼前面的河湾答道:“小河无桥桥太缺。”李混混有...
吕海涛豫西人爱听河洛大鼓书。这种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说唱艺术,因其演出场地灵便、演员少、易普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豫西民间,也因此造就了一大批说书艺人。陈家庄的陈凤来就是一位河洛大鼓艺人。据听过陈凤来说唱的老人回忆,陈凤来说书,最善于分演各种角...
孙丹龙眼山上,众匪绑来了一位约摸四十多岁、气度不凡、跟着几个随从的中年男子。看样子,是个大人物,是笔“肥票”。匪首方教成嘀咕着,斜着眼,细瞧那中年男子。中年男子抬起两道剑锋似的黑眉,方教成心头不由一颤。“弟兄们,给我好好搜。”方教成抿了口茶,兴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