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769 次
音乐列表
●张宏丽每逢星期天,只要家里没有农活,只要天气好,五六个八九岁的乡下柴火妞儿,便相约早起徒步七八里土路,到县城书摊上“蹭看”小人书。一蹲就是一上午,直到饥肠辘辘才又依依不舍地结伴徒步回家。回家的路上,还不忘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地交流心得。在她们眼里,...
●陈庆贵俗语“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大意是说,军队营房是固定不变的,而兵员新老交替是流动变化的。抽象杂文生态世相,大抵也可用“铁打的杂文流水的杂文人”概括。当下杂文衰微乃不争事实。杂文社团发育不良,与其他文学组织相比,存在“生机落差”。杂文被各类...
●唐汇寅大人物都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定位,曹操也不例外。他年轻时找当时的名士许劭为自己预测未来。许劭对其品行了然于胸,不便直言。最后被逼急了,才脱口而出:“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陈寿《三国志》)曹操听后仰天大笑,十分满意。他看重的是英雄,没把...
●朱国平6号楼的老杨,和我由散步的“行友”而“微友”,彼此交流后竟颇多“共识”。那天,他上门进行60岁以上居民登记,说是社区要安排体检。我以为刚办了退休手续的他又在社区服务中心找了工作,一问,说是在做“志愿者”。我问他社区有没有人负责这项工作,他...
●邵天骏去著名景区旅游,到了饥肠辘辘的时候,想要吃得好一点,又怕无谓挨宰,立马就想出了一条锦囊妙计来:点好菜,盯牢人,捂好钱包。程序一个都不少。这样,不怕钞票莫名其妙地给人家。心里想只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就肯定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于是中午时分,...
●郭西昌国人喜欢把相约吃饭叫饭局。组织者则称在攒局,赴约者则说有局。对这样的局,年轻时候还是有些向往喜好的。但现在,我却经常有意无意爽约这样的场合,并把它定义为躲局。躲局的原因,除了年龄渐长不喜热闹、不胜酒力等客观因素,背后的主因还在于人。躲局其...
●李伟明说到吴小丁的初中同学大杜,认识的人都知道这是个素以肚量闻名的人。大杜本人对此也引以为豪,自从使用QQ和微信后,他便毫不谦虚地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大杜能容”。说起来,大杜和吴小丁关系真是不一般。那年代升学率低,吴小丁的初中同学当中,后来考上了...
●乔国政一日,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子问我:“爷爷,您不是说世上从来就没神仙么?”“对呀,怎么啦?”“那么愚公移山要是没神仙帮助,他能成功吗?”我先是一愣,继而高兴:“好小子,你居然能想到这么难的问题,太棒了!不过你要知道,这虽是寓言故事,不能当真,但...
●李志远我是手机,我和大家朝夕相处,形影不离,比较熟悉。尽管如此,人们对我,还是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毁誉参半。因此,我也积了一肚子的话,不妨说给大家听听。所谓“低头族”,就是那些经常低头看我的人。有人说,在飞机上,或在火车、轮船上,人家老外,尤其...
●张树民偶于废品收购站拾得一团宣纸,疑为误弃书画之类。展开观之,是几页蝇头小楷,因遭遇过水浸,字迹有些模糊,但尚可辨识。从一丝不苟的字迹,可推断抄录者甚是用心。首页左上角写着“秘不外传”四字,每页纸左下角印着“地下钻营研究会专用笺”字样。细读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