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771 次
音乐列表
●王志林志林:王老师,请允许我这样称呼您。尽管与您同姓,但相差1700多岁,论辈分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叫您。我喜爱书法,又特别喜欢您写的,感觉叫您王老师最合适。羲之:嗬,理由还怪充分。喊我老师我是高兴的。志林同学,你有何贵干?志林:是这样,王老师,算...
●保定市同济中学72班耿玉尔指导老师林子惠于我而言,时空最令我敬畏。敬畏时空,心融万物,万物归一。时间,是指间沙的快速流逝,水中影的虚无缥缈;是古树年轮的逐次叠加,青春容颜的渐渐枯槁;是沧海变桑田的须臾,千年历史化残灰的刹那。“怀旧空吟闻笛赋,到...
●方鸿儒前不久我们毕业已四十年的原“南市业大”同窗好友假座“颐品茶馆”难得一聚。朋友们大多已年近古稀,两鬓染霜,举杯品茗间,难免要言及对余生安排的看法。我信口说道:人到桑榆晚景,来日原无多,死生亦难料,不妨趁头脑尚清醒,手脚还灵便时,抓紧对生前身...
●王政人常说,名字就是为人叫的。事实并非如此,在日常生活中,名字用于称呼的并不多,特别是越有身份的,名字的用处越不大。出生时对取名字越重视,取名字的仪式越隆重,名字被人叫的机会越少。相反,名字取得越是随意,名字伴随这个人的时间越长,使用地越多。比...
●张小华在《杂文月刊》2019年9月原创版《浅悟短说》一文第三部分,作者李志远提出“己所欲,勿施于人”,让我想起《庄子》中的两则故事,并联系到当前的家庭、学校教育问题。一则是“鲁侯养鸟”,出自《庄子·至乐》:鲁侯想让一只鲁郊的海鸟高兴,就让人驾车...
●齐忠敏一位年轻女演员在宜昌车站拒绝安检,态度嚣张,被拘留,旋即又被解除签约,后悔莫及。她的行为的确太“过”。“过”与“不及”仿佛一样,其实大不一样。过头、过火、过激、过劳,埋下祸殃。而“不及”可以修补、增加、矫正。“过”的危害性,比比皆是:一失...
●严阳在央视“朗读者”的节目中,著名演员濮存昕朗读了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文中提到了一位刘大爷的故事:老舍先生小时候因为家里穷,都9岁了,还一字不识。一天,一位穿着非常光鲜,皮肤白嫩,家境相当宽裕的刘姓大爷到他们家玩。看到老舍,刘大爷随口问他有没有...
●姜胜群《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黛玉、宝钗等人商议结社吟诗,大家取别号。宝钗对宝玉说:“还得我送你个号罢。有最俗的一个号,却于你最当。天下难得的是富贵,又难得的是闲散,这两样再不能兼有,不想你兼有了,就叫你‘富...
●纪慎言中国人过的节日说起来多数是吃节,譬如春节吃饺子,元宵节吃汤圆,清明节吃盒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总之哪个节日也离不开吃。我想,不论每个节日吃什么有什么样的讲究,总之,说的好听点是“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说的不好听了就是中国...
●徐广慧头发的功用,有生理上的,更有审美上的,一头浓密的头发,给人健康和活力的良好印象,在传统文化中,头发代表着一种礼仪,是礼貌、文明的象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总有一些人,喜欢在他人的头上“动土”,把个人的意志化作一纸命令,集体剪去一干人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