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978 次
音乐列表
哈米爱与死是文学的永恒主题。我想,小仲马的《茶花女》(包括据它改编的歌剧和多种版本的电影)该是体现此言最为典型的佐证。爱情是美丽的。死亡的介入更使爱情升华到圣洁的层面。难怪以死亡告终的凄美爱情故事成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的主流。当年电影广告...
几又碗里乾坤大。在饮食文学作家崔岱远看来,全国乃至全球的许多面条,背后大都隐藏着这样或那样的掌故与秘辛。本书中,崔岱远以戏说笔法,回到面条的源头,然后循着面条的发展和传播路线图,钩沉面条背后的人文历史、民族风情,乃至面条演变过程中不断锲入的诸多历...
刘英团重温改革、擘画未来,著名时政评论家马立诚所著的《历史的拐点:中国历朝改革变法实录》不但论述了深化改革的方法论,还指出了历朝改革的时代特点和难点所在。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改革只能是死路一条。就是延缓改革也会坐失发展的机遇。“拒绝改革…...
沈栖陈庆贵总结自己的写作历程,走过了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主打诗歌,发表了100多首诗歌;第二个十年,主攻时评,在国内外100多家媒体刊出时评,还出版了专集《红楼关得很沉重》;第三个十年,涉足杂文创作,勤写频发,宛如“井喷”,一发不可收,杂文集...
荆山客过去大学里中文系的教授可以一边给学生讲授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或明清小说以及新诗,也一边实践着自己的创作。率先垂范,且所创之作每每成为精品,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周氏兄弟、刘半农、梁实秋、林语堂、废名、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甚至晚他们一辈...
杨福成周末推窗远眺,家后的大山连绵起伏,阵阵清风吹过,那一丛丛的树,那一簇簇的花,都是万般热闹。眼看着这美景如画,心里就不禁有了爬山的冲动。想去就去,换上运动衣,换上运动鞋,背上包带上水就出发了。我家后的这座山叫玉龙山。济南三面环山,名胜不少,此...
盛斯才清早上班,见马路上一大摊恐怖的血污,这是一起车撞人惨祸的结果。因为大清早路面空旷,行人以为没车,径直横穿马路;因为大清早路面空旷,司机以为没有行人,车开得飞快。他们想到一起去了,也撞到一起去了。一个鲜活的生命,瞬间化为乌有。其实,就在距车祸...
李志远和几位老哥聊天,都说从近日报上看到,文化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真正的诗意在老年”。大家很感兴趣。但是,为什么这样说呢?有点遗憾,余先生只说了句很概括的理由:“因为他一切追求都追求过了,一切目标都已经失去了,剩下的就是像诗歌一般过日子”。而大...
张志明今春,在豫北县城的大姐家临时小住。除了我,大姐家简陋破旧的二楼还住了几个房客。我住的房间与隔壁是用石膏板隔开的,隔音效果极差。那晚,我刚躺下便听见隔壁有人开门,边开门还接着电话:“好,这个事,明天我们董事局研究一下,给你回复。”听他刚进了屋...
张魁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志,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标配,哪个时代生活中都有“三大件”的说法,只是具体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换。上世纪70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三大件变成了“冰箱、彩电、洗衣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