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973 次
音乐列表
王长宗单车,也叫自行车,是千家万户不可或缺之物。故,中国有自行车王国之称。单车文化构成近现代中国民俗文化一页,没有哪个国家如中国这般,可以让一个人和他的家庭曾为一辆单车如此牵肠挂肚、忧喜莫名,甚至有悲欢离合的故事伴随其中。依稀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
吴敏文儿子,过了今年的生日,你就满26岁了。26岁意味着什么呢?爸爸和爷爷都是26岁结婚,27岁得子的。这个爸爸和你说过。但是,你已经和你妈说了:35岁之前不考虑恋爱结婚,如果没有钱,结婚也不要孩子。爸爸知道,你所谓的有钱,不是指有稳定的工作和收...
姜胜群杂志是带在身上的学校。无论走在哪里,都可以把这所学校带着———坐公交车出行,在银行排队等候,到医院就诊……甚至在洗手間“方便”的短暂空闲,也可以“上学”。杂志这所学校的老师,就是杂志文章的诸位作者。这些未曾谋面的老师,把思想倾注笔端,把知识...
汪强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歌颂过不怕死的精神。这可以理解,毕竟死是可怕的,不怕死是要有勇气的。而有一种说法,叫做“生不如死”。既不如死,那这种活(生)就比死还要可怕。如果一个人能不怕这样的活,就要有更大的勇气,也就更值得赞扬。我的一个朋友多次对我...
廉水大凡当了官的人,脸就会变。鲁迅有一句诗“一阔脸就变”,就是讽刺那些身份变了,地位变了,面目也就变了的人。可也有人身份變了,地位变了,其面目却一如既往,在任何人面前都是一个面孔。北宋名将狄青,就是这类“坐不改名,官不改貌”的人。狄青出身贫寒,1...
李兴濂“指鹿为马”的典故,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喻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故事发生在秦代,主掌朝政大权的宦官赵高,献一匹鹿给秦二世胡亥,说那是马。二世说:“丞相错了吧,将鹿说成马。”接着就询问左右,左右的人有的沉默不答,有的说是鹿,有的说是马。事后,...
晏建怀钱钟书先生在《宋诗选注》一书的序言中对唐诗、宋诗进行比较时,下过一句有趣的断语,他说:“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他的意思是,有了唐诗这个好榜样,宋朝的诗人就学了乖,在技巧和语言上进一步精益求精;同是因为这个好榜样,又让...
老李空话与大话、假话一样,是个顽疾,历史不绝。北齊颜之推曾在《颜氏家训》的《勉学》篇中,记载了一则博士买驴的笑话:有个博士,熟读四书五经,满肚子都是经文。他非常欣赏自己,做什么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有一天,博士家的一头驴子死了,就到市场上去买一头。...
郭庆晨杀一儆百的故事,时下几乎是无人不晓,可故事的主人公尹翁歸却未必被众人所知。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此人。尹翁归,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62年,字子兄(音况),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是西汉时代一位干练而又廉洁的官吏。尹翁归幼年丧父,依靠叔父过活。成...
赵威家风本身就是一种家族文化,它既是家族历史的积淀,又是家族文化的传承。琅琊王氏自汉代步入历史舞台,历经两晋的兴盛,流风余韵延续至隋唐之世,数百年冠冕不绝,固然与外在之社会政治、经济财力有关,但像他们一样能保持门户不衰的并不多见,这与其良好家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