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521 次
音乐列表
□郑也夫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不尊重孩子生长规律的教育,早就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家长最喜欢说,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多大岁数算是起跑线呢?十岁?已经晚了。小学六、七岁?也晚了。所以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识字,就要学英语,就要上补习班。某些...
□吴晨璐清人涨潮有言:“景有言之极幽而实萧索者,烟雨也;境有言之极雅而实不堪者,贫病也;声有言之极韵而实粗鄙者,卖花声也。”该句批评了那些缺少真实生活气息的文艺作品。对于黎明百姓的困苦视而不见,对于生活中艰难的一面过度美化。此类文艺的创作者实是对...
□吴非传说有名人宣称,说中国足球冲不出亚洲,他死不瞑目。迷狂者听了热泪盈眶,撕心裂肺地说,这是“时代强音民族心声”。我比较麻木,一点也没激动起来。各行各业都有存在差距的,按他的逻辑,谁能瞑目?我觉得一场足球赛能不能踢赢、本轮能不能出线,和我的关系...
□曹文学“最近,“僵尸”成为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词,清理僵尸网站、僵尸企业,引发了普遍关注。这一类“僵尸”确实需要清理,但还有一类“僵尸”比它们潜伏得更深——虽然影响范围不广,但是一旦咬伤了谁,真是让人痛彻心扉——那就是“僵尸”文件。近期全国多地爆出...
□汪东旭对于众多扎根城市,在城市里或工作或读书的农村孩子,这个节日(十一长假)都不失为返乡探亲的好机会。趁着秋意未凉,暮夏未远,哪怕路途迢迢,交通拥堵,回家走一走看一看,依然是游子无法回避的乡愁之问。故乡,在遥远的记忆里,似乎依旧是那炊烟袅袅的村...
□韩少功文学经典是一个弹性概念,通常是指那些影响长存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典范、指标、基石的意义。其实,这些作品大多留有知识精英的物权印痕,切合历史上中(产)等阶级的总体心理需求——因为只有读书人才可能掌控评说、课堂、图书馆、文学史,以及向公众传...
□吴储岐“翎子生”,是我国传统戏曲中的小生行当之一,其头冠上的两根翎子,上下翻舞起来,包含着种种“戏语”。翎子一豁,暗送出喜悦、惊恐、忧虑等信息。后来一些地方将“豁翎子”意思进行了引申,把人们之间的暗示称为“翎子”,其中,“豁翎子”一方常常通过某...
□孙万帅图/文刺激:人有寻求危险和刺激的冲动,但又缺少足够的勇气。看杂技和马戏,某种意义上,就是从别人的危险中获得刺激和满足。三种人:对未尝过的葡萄妄下定论的有三种人:别有用心者、习惯武断者、盲从者。冒然:不要冒然肯定或否定什么,有限的智慧和无限...
杂文这样写,也挺好●李志远边读边乐边思索地读罢商子雍先生《欲与洋人试比高》一文(2017.9上《杂文月刊》),觉得,杂文这样写,也挺好。有道是“文无定法”,杂文自然也不例外。有人说“杂文越不正经越好”,意思是,突破套路,自如挥洒,只要写得顺手,读...
●江兴旺故乡为江南一古村落,背靠崔嵬的群山,面迎清澈的小河。村前,有一片开阔空地,那是村子的晒谷场。因岁月剥蚀,场地已龟裂。在其一角,蹲踞着一对石臼,似两位负暄老人,静静地镇守着这一村古朴。石臼是农耕时代村民捣碎谷物必需的生活用具,由麻石凿成,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