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530 次
音乐列表
●路来森晚年的祖母,喜欢凝望。常常,久久地注视着某一个地方,或者某一件物件。不是痴呆,而是安静和神往。一头稀疏的白发,梳理得整整齐齐,衬着她那张虽瘦枯却又精神矍铄的方形的脸。看上去,人就显得格外的蔼然而安详。祖母起床早,特别是夏天。天刚亮,祖母就...
●钟庆作好饮之徒必有醉酒之事,好书之人定有“醉书”的经历。好饮之徒追求的是喝酒时的酣畅淋漓,而好书之人独爱“醉书”那妙不可言的味道。至今我还对“醉书”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刻骨铭心。“醉书”的味道其实是对书的神住。我喜...
●盛斯才几百户的大院子,不是这家有废纸箱,就是那家有旧书报,或者淘汰下来的家电、家具等,真有一个拾荒者成天忙乎的活儿。大院里的拾荒者,是一个高高廋廋的中年妇女。从她带在身边的小女孩看(也就小学高年级的样子),推测她的年龄,也应该不会很大,但看上去...
●郭寿荣粤北南雄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一首民谣:“浆田的鱼塘,上溯的村庄,弱过的书房,白胜的祠堂,鱼鲜的庵场……”民谣概括了各个村庄的显著特点,村庄因之声名远播。我的家乡在浆田,自然是以“鱼塘众多”“鱼肉鲜美”享誉南雄。家乡浆田是“恐龙故乡”南雄盆地里...
●刘诚龙故人送我一只鸟笼,我就养了一对鹦鹉。鹦鹉蛮漂亮的,雄蓝雌绿,蓝的蓝得发亮,绿的绿得发光,漂亮得要死,比我街头见到的红男绿女漂亮多了,街头也是雄的着蓝,雌的着绿,皆是粉墨登场,指定不及鹦鹉清水芙蓉,自然束装。我堂客欢喜透了。我喊鸟,顶多喊名...
●钱渊现在“上海老街”上有家茶室叫“春风得意楼”,就开在方浜中路靠近旧校场路的转角处。它的装潢倒也是古式古香的,还陈列了不少旧式家具和老照片。不过,那味道、那感觉我总觉得还是有点不太像。其实从前正宗的“春风得意楼”并不开在方浜中路上,而是开在豫园...
●侯国平1949年5月,李敖跟着父母,从上海来到台湾,那年他14岁。父亲经人介绍找到了一个职业,在台中市一中当国文教员。李敖也考取台中市一中,就读于初二甲班。清早,李敖就和父亲一同出发,由台中西区走到北区的市一中。中午就在学校吃便当。因为初到台湾...
●王俊良素常以为,人到了一定岁数,会淡看“名利”与“地位”,进入“知止而后有定”之境。然而,从名将廉颇、李广贪恋“栈豆”,最终败亡来看,他们“虽古为贤卿大夫,未有能知止自敛者也”。“知止自敛”,按字面的理解,应该是“知道边界,懂得收放”。“知止”...
●肖蓟近日,闲来无事,从自家书橱中取出一本《文人故事集》,在翻阅《才胜夫婿的李清照》时,忽然才发现,千古流芳的第一才女李清照,原来也喜欢“赌博”呢……国人爱赌,非但有悠久的生动实践,而且有充足的理论依据——“大赌伤身,小赌怡情。”言外之意是,大赌...
●方鸿儒一生提倡“闲适哲学”和“享受生活”的林语堂先生,对我国饮食文化之所论不但机智幽默,且多有精辟、独到之见。中国人的善食好饮为世界所公认。林语堂先生说:“我们是地球上唯一无所不吃的动物。只要我们的牙齿还没有掉光,我们就会继续保持这个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