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9474 次
音乐列表
●成士璧...
咸言辣语□8月以来,录取通知书相继到达“准大学生”手中。面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去“新生群”里咨询学长、学姐,成为不少新生的首选。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在QQ平台上,包括北京、黑龙江、吉林等地山寨“新生群”乱象频出。有人建群后,向2017级新生每人...
●钱浩宇食蟹的境界●钱浩宇我喜欢吃蟹。在我眼中,比起其他海鲜来,蟹的迷人之处在于那极难得的、多元丰硕的口感层次,肥美软糯的蟹黄、黏稠鲜美的蟹膏、绵细甘甜的白肉,从蟹肚、蟹脚到蟹钳,都有着或细致或浓郁的不同风貌,令人倾倒。我屡游江南,海鲜没少吃过,...
●杨福成生活没那么复杂●杨福成当黎明的风透窗而入时,我感到世界是那么清爽。再看看远山,一片苍翠,更是美不胜收的感觉。不禁就想,大自然如此之美,人为什么要生烦恼呢?那些茂盛的树木,那些小花小草说,人生的烦恼,皆缘于把生活想得太复杂。不知道您听过“借...
●雷晓婉立秋之后●雷晓婉不知不觉间,就立秋了。立秋了,就会发现,前脚刚立秋,后脚,就一下子跨入了沉静而博大的秋之意象里。秋应是国画大师,以大地为纸,气候为笔,创一大水墨画,色彩淡淡然、意境深邃悠远而又蕴藉,虽不热烈,但别有风味。看这幅图画上,秋的...
●朱国平奶奶是个『民国范』●朱国平我的奶奶生于光绪末年。套用一度流行的说法,我应该是可以称之为“民国老太太”的。她小脚,套裤,蓝布大襟褂子,有发髻,冬天还戴一顶黑色平绒帽子——是不是有点“民国范”呢?自然,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她,和她的同时代人林徽因...
●梅桑榆杂文的杂与博●梅桑榆不知自何时起,一说到杂文,不少人都要拉鲁迅先生作大旗,称其是“杂文的鼻祖”。其实,“杂文”一词,最早见于《晋书·干宝传》。后来,南朝文学理论大鳄刘勰先生提出杂文这一概念,将某些体裁的文章归类于“杂文”,并在其经典大著《...
●杨东鲁杂文的俏皮●杨东鲁宋人黄庭坚称苏东坡:“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鲁迅谓杂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于杂文创作,怒骂是一种风格,嬉笑亦是一种风格,一种更有读者效应和社会功用的风格。这种风格,我谓之:俏皮。杂文之杂,在于范围...
●李兴濂元曲与杂文●李兴濂退休后赋闲在家,有时间读点书了。前些日子,从书柜中取出多年前买的《全元散曲》一书,饶有兴致地诵读起来。读着读着,我发现有些元曲与今天的杂文很相似,特别是刺世、丧乱、怀古、天灾人祸、民间疾苦题材的,嬉笑怒骂,生动诙谐,通俗...
●钟芳行走在古诗词里的秋天●钟芳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秋意盎然,千古文人为秋色赋词吟咏,漫卷诗书,我行走在唐诗宋词里的秋天里,别有一番情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代王维在《山居秋暝》中,以十分清新的格调,将秋天演绎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