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8904 次
音乐列表
秦海看到一位党校教授写的文章,声称“美式”民主扩张会动摇他国文化之根、价值之脉。他举了两个对“美式”民主盲目崇拜的现象,一个是说话不用本民族语言,为夹带几句“美式”英语为“上流范”;另一个是本来是吃斋念佛的人,婚丧嫁娶却跑到基督教堂找感觉。按这位...
丁辉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话”,其实不能深究,因为事实常与“俗话”相违。比如“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而事实却是,人多有时反而没力量,甚而只是一盘散沙而已——没有自己的组织,或没有组织起来的权利,人人各行其是,人与人的力量互相碰撞,带来的只能是相...
柳士同人类的历史有多长,文化的历史大抵就有多长,而且如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人类的文化也是异彩纷呈的。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并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从而形成各自的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传统文化”。这些各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既值得本文化共...
张心阳老同事吴永川先生日前送我一本文集,其中详细讲述了他曾亲身经历的发生在《解放军报》的“黑框事件”。细细琢磨,无不觉得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正值“文革”期间的1974年仲夏的一个晚上,《解放军报》党委成员一个个被电话催到党委会议室。甫一坐定,军...
阮直如果高薪养廉一说能成立,那老汉我说,娶了美女的男人从此专一,中大奖者今后再不爱钱。可谁信!只有想拿高薪的人说他信,他信的目的,只是想名正言顺地拿高薪。当初有人提出,官员之所以腐败频发,是因为挣钱少,日子难过,可借鉴新加坡的高薪养廉做法。虽说这...
宋志坚基层不等于底层,此两者之间自有细微的区别。一个乡镇干部,因为处于“基层”而被叫作“基层干部”;乡村的农民则处于社会的“底层”,很少有人称他们为“基层公民”。底层的分布面与接触面都是最宽、最广、最大的,而基层与底层很近,与底层民众接触的主要是...
□中国社科院哲学所研究员刘钢7月8日在科学网实名博客发表《疯狂的天堂手术》一文,探讨换头手术。第二天,微博用戶“勿怪幸”称其文章抄袭自己7月2日发表在《南方周末》的原创文章《换头术,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对比两篇文章后发现,确...
月刊的插图很不俗●哈米自去年(2014)订阅了《杂文月刊》,月刊就成了我的良师益友。我觉得月刊的插图很不俗,可惜似乎没有人谈论过。我认为,插图不仅是美化版面,不仅是配文的“附属品”,它有它们独立的价值。我很欣赏众多漫画家为月刊作的插图。每期封面上...
郭树荣做一次文抄公。《名人传记》2015年上半月第6期“微名人”专栏,发了几条短文,读后,颇有感。现摘录二则,以飧同好也。敢说著名作家刘震云说:中国的国民性自鲁迅时代以来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阿Q精神在今天仍然适用。阿Q的精神胜利法源于他对周边环境...
游宇明清末流传过一副对联:“十九届诸生,壮心不已。一千年不死,老脚还来。”这副对联绝对励志,表达了一個落第秀才19次科考不第可依然“壮心不已”誓取功名不休的“钢铁意志”。有清一代,像这位秀才一样考到至死方休的大有人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