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月刊
《杂文月刊》是我国惟一刊登杂文、随笔、小品、漫画、讽刺小小说、杂文学术文章,转载其他报刊杂文精品,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2004年改出半月刊,上半月发“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它兼具各家杂文报刊之优长,人有我有,人无我也有。读《杂文月刊》可遍览天下杂文精品。
文集访问量: 8758 次
音乐列表
宋扬杜甫、高启偏爱春天的韭菜。有诗为据——“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高启之作姑且不论,“少陵野老”在蜀地生活了好几年,不应该不知道:巴蜀春天的绿蔬中,韭菜稍显灰头土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個...
许家强先回答一个问题:男人的酒桌有圈子吗?有啊。有以共同经历结成的圈子,像什么同学圈子、战友圈子。有以共同地域结成的圈子,那就是老乡圈子,还有以职业结成的圈子,像这个商帮那个商会,还有以爱好结成的圈子,像文化圈子、古玩圈子什么的。这些大圈子里边又...
齐世明便面为何?翻古书吧,是古代用以遮面的扇状物。古人文雅,发明扇子(扇子最早称“翣”)——因不想使他人看见时,便于障面,故称为“便面”。想想也是,不想看到你,可假装不看你;“便面”一挥,彼此蒸发,妙极。这便面初现于先秦两汉时期,当时的帝王将相、...
王俊良嘉靖年间,主政督察院的明代大儒王廷相,與刚升任督察院右副都御史的张瀚,有过一次关于当官“底线”的谈话。这次谈话,令张瀚“终身不敢忘”。《松窗梦语》载,王廷相为其厘清当官底线和权力边界,是通过一则故事。“昨雨后出街衢,一舆人蹑新履,自灰厂历长...
刘诚龙王祐,是个小白脸。在明朝,这般小白脸没多少人喜欢的,按我老家话说的:变条啥都不生毛,非男子汉也。生在明朝,没人喜欢小白脸,这话说得也不符事实。大太监王振就蛮喜欢他。王祐那天去王振办公室,王氏对王氏,伪娘对伪娘,王振突然问王祐:“王侍郎何无须...
杨闻宇人生有梦,梦有大小轻重。所谓大梦,无过于苻坚之梦。在四世纪大动乱的时世里,氐族首领苻坚在创建前秦的过程中,370年灭前燕,376年灭前凉、灭代,统一了中国北方,383年,王朝达到了最盛期。苻坚是志得意满:“自吾承业,垂30载,四方略定”。这...
迂夫子封建社会官场文化讲究“新官上任三把火”,《儒林外史》里有位新上任的官老爷却独辟蹊径,搞了个“换三声”。这位官老爷姓王名惠,须发皆白才中进士,侥幸补了南昌知府的缺。王老爷兴冲冲奔到南昌,到任后却不急着与前任蘧太守马上交接,反而彼此“参差”着,...
行者杂谭“有空多拾粪,无事少赶集”是一句谚语,初读之因句中有一个“粪”字,觉得有点俗气,给人一种“下里巴”的感觉,有难登大雅之堂的嫌疑。实则不然,谚语有云: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往后倒推至1980年左右,十一屆三中全会的春风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王海银美国学者约翰·罗尔斯在其名著《正义论》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无知之幕”。大意是说,人来到世上,一旦有了特定的阅历、遭遇和社会坐标,看问题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产生偏见,即使是最正直、最善良、最聪明的人,也难以完全避免。因此,要制定出一套正义的...
严阳夸张可以给人留下深刻乃至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当夸张超过一定的限度,其真实性肯定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让人产生严重怀疑而不敢相信,如此这般可能也就适得其反了。明人陆粲的《庚巳编卷第九》中,有这样一段我以为属于超级夸张的文字:景泰初年,有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