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民(昆明学院音乐学院)当我们论及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时,总是回避不掉“宋挥玉斧”这个众说纷纭的话题。许多学者认为“宋挥玉斧”纯系好事者杜撰的传说,断不可信。一些学者又以其为佐证,认为“宋朝制定了以大渡河为界,不与大理国来往的基本政策”,这又肯定...
寸锡彦(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刀安仁(1872—1913),傣族,又名郗安仁,字沛生,傣语官名为“帕荫法”,为干崖第24任宣抚使,是著名的傣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亦是中国第一位留洋土司及少数民族同盟会员。对于刀安仁个人的评价,国内学术界对其...
张黎明(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以血缘关系构建的家庭是陶器生产最基本的单位,家庭传承着制陶的技艺,也维系着村民的经济生活,扩展着家庭的交往空间。一直以来,家庭中的男性劳动力是继承陶艺生产的主力,他们依靠父辈口口相传、亲手示范的传承机制,来延续家庭的技艺...
李笑频(昆明学院人文学院)特纳(VictorWitterTurner)认为,包括仪式符号(symbol)在内的文化符号,源自社会关系的时间性变化过程,并且维持着这些变化过程。符号促进了社会行为。对于《云南映象》等秀场的民间艺人来说,各种象征符号是...
胡长斌(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曾祥铣从事黔北文学研究数十年,对黔北这方地域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类文学现象心怀敬意,躬于梳理,长于讨论。其成果集中体现在《黔北古近代文学概观》(与曾春蓉合著)、《黔北20世纪文学史》(与王刚合著)等专著中。此外,曾祥铣还...
姜晓霞(昆明学院人文学院)诗人张含出生于云南永昌府的仕宦家庭,父亲张志淳是当地解元,从小受到中原汉文化与文学的熏陶,使他对士文学创作特别是诗歌十分热衷。二十八岁中举后,七试春官都未能及第的张含,将人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诗、写诗中。他平生作诗近万...
辛一江(昆明学院人文学院)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金代文学的地位似乎无足轻重,因而研究也就显得颇为薄弱。在目前通行的《中国文学史》中,金代文学所占的篇幅不到一章。在近几年的古代文学研究中,金代文学的研究得到了重视与发展,然而,一般研究者论及金代文学更...
周星平(昆明学院人文学院)新时期诗歌曾经有过辉煌,也曾经很受读者欢迎,无论是艾青们的“归来的歌”,还是舒婷们的朦胧诗以及于坚们的新生代诗,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也诞生了不少好诗,尤其是朦胧诗的成就最大,达到了很高的一个高度,至今仍无超越者。我一直认...
叶向东(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茶马古道”一词最早出现在木霁弘、陈保亚、李旭、徐涌涛、王晓松、李林等人著,1992年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滇藏川“大三角”文化探秘》一书中,这是第一次在文本里对茶马古道进行考证、命名和学术定位。1990年7月至9月,...
章立明(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从2002年7月起,新平南碱被云南民族文化生态村(以下简称生态村)项目列为精品示范村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南碱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项目的示范和推广作用。2012年,我们运用参与观察与个案访谈对南碱进行回访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