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红版)
《百家讲坛》是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要内容的大众文史期刊,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主办、传奇故事杂志社出版,每月出版两期,分为红、蓝两版(即中旬刊和下旬刊)。
文集访问量: 6396 次
音乐列表
◎荷衣蕙带生而怀珠韫玉,身后映墨生辉◎荷衣蕙带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的某个夜晚,武进(今江苏常州)恽氏一族年事最高的祖母做了一个有趣的梦:一位老妪手托一颗华光四射的明珠递到了她手中。就在她要询问缘由时,被守夜的丫鬟唤醒了,原来,府中公子的女儿...
◎翼雨为官之道在于为民谋福◎翼雨河南南阳内乡县衙是与故宫齐名的古代官衙建筑,其衙内贴有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副名联书于康熙年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
◎独孤雪亭杜绝冤案,追责为上◎独孤雪亭无论古今,每个冤案昭雪的消息都令人欣慰。欣慰过后,那些制造了冤案悲剧的无良官员就得被追责。“杜绝冤假错案”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雏形,《尚书》更总结出司法官员绝不能犯的五种错,但这基本是靠官员自觉的。到了汉景帝...
◎罗捷媚工程能否落地全在人心◎罗捷媚元朝广东省肇庆路总管潘文郁从小就发誓要秉承父志,做一名好官。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潘文郁到肇庆端州(今属广东肇庆)走马上任后,看到当地人烟稀少,田地荒芜,于是决定微服私访,了解情况。走访了当地几个长者后,...
◎浅水戏虾官场丑闻不好捂◎浅水戏虾一部记录清代遗闻轶事的著作中有则“贼按察”的故事,说清代有一个神偷艺高胆大,偷起东西来神不知鬼不觉,最后靠“技术”发了财,凭“本事”致了富。但时间久了,神偷觉得做贼没什么意思,就想改行做官—毕竟手里有了权、再干偷...
每月播报不是所有逆袭都配得到鼓励时下流行的网络小说中有个流派叫“退婚流”,就是主角开始时是各种惨、各种穷,被退婚,这时候主角一般会说“莫欺少年穷”,结果当然是逆袭成功,反过来对当年嫌弃自己的未婚妻各种打脸,这个未婚妻也会下跪求饶。值得玩味的是,对...
◎杨志昆公叔痤举荐商鞅有猫腻◎杨志昆魏国相国公叔痤以“相人荐士”而闻名,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向魏惠王举荐商鞅。他的那句“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的荐士名言让商鞅在历史上名声大振,公叔痤也因此博得了知人荐士的好名声。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公叔痤...
◎覃仕勇朱元璋未曾财害功臣◎覃仕勇朱元璋在民间的形象很凶残,最出名的事件就是“火烧庆功楼”。这个故事散见于《大明英烈》《明英烈传》等书,晋剧中也有《火烧庆功楼》的剧目。故事说朱元璋为了坐稳龙椅,建造了一座庆功楼,计划在庆功当晚将功臣连人带楼一把火...
◎韩明辉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韩明辉《明史》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后,沈万三为讨朱元璋的欢心,请求犒赏三军,没想到拍马屁没拍对地方,被认为是图谋不轨,不但被没收所有财产,还差点儿被杀。幸亏马皇后为其求情,沈万三最终被发配到...
◎陈事美找茬找出的麻烦◎陈事美正统六年(1441年)七月,大明朝最高学府国子监改扩建。作为朝廷的脸面,朝廷投入巨资为这所大学修建馆舍,改善了办学条件。工程完工后,大太监王振奉命到学校视察,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大学校长的李时勉自然要全程接待陪同。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