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是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他既不能象某些强者那样投身于某种事业而忘我,又不能象某些情种那样寄托于一种爱情而舍命。他徒劳终生,一事无成。最后他是像他写给娜达丽亚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我也许会为了什么连我自己都不相信的傻事来把自己牺牲掉,就...
纪晓岚在“滦阳消夏录三”中,记载了一件十分悲惨的事情:雍正年间,有一个叫郭六的农妇,家乡那一年闹大饥荒,其丈夫觉得活不下去了,要去外地乞讨活命。临行前对她说:“父母都年老体弱多病,就拜托你照料了。”郭六长得很漂亮,乡里一些年轻人看到她家穷得活不下...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颇多因果报应之说教,这是他思想陈腐的一面,但其书并非全是糟粕,细细读去,有时也能发现一些充满人性的思想光芒。在“槐西杂志之二”中,他记述了这样一件事:一位讨饭的妇人一手抱着儿子,一手扶着患病的婆婆过一条水流湍急的河。走到河...
(这篇文章写于7年前,未在报刊上发表,现在翻来看看,觉得并未过时,仍有发表的必要。谨以此文求教于大家。)据《广州日报》2010年12月7日报道,顺德区法院近日审结了佛山首例婚内强奸案,被指控强奸妻子的李某,最终被法院一审宣判无罪。这对夫妻已经长期...
开头一遍看毛姆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不怎么喜欢,大概是天才问题在作祟。我觉得这书是写一个天才。但天才问题似乎与我无涉。我肯定不是一个天才,我又不愿像施特略夫那样被思特里克兰德式的天才不当人看,甚至不当一个东西看,或者顶多只当一个东西看──一件可...
在图书馆偶尔翻到秋石先生的《追寻历史的真实——毛泽东与鲁迅》(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3月版,以下简称《追寻》)一书,其中有关“毛罗对话”的部分引起我的兴趣。我曾写过《鲁迅的革命观简论》一文(载于《粤海风》2007年第1期),文中引用了黄宗英、周...
四、怀疑之光照耀时间过得多快!转眼尼采到普夫塔中学已经4个年头了。17、8岁的小伙子,他即将度过青春期,就要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大人了。这时,他的精神生活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这几年努力学习,功课是上去了,学得不错,但他现在不想让日常的功课、作业占据全...
三、音乐之声1858年10月,尼采进入瑙姆堡附近的普夫塔文科中学学习。这是一所著名的学校,历史悠久,学风严谨,有着修道院式的规章制度。学校出过不少杰出人物,大哲学家费希特就在这里读过书。尼采很高兴自己能进入这所名校。不过这里要求住宿,从此他就主要...
二、疾病与生命同在小约瑟夫死后不久,1850年春,尼采全家迁往不远的瑙姆堡镇。因为他们在洛肯的牧师住宅必须交出,而位于萨勒河畔的瑙姆堡,是老祖母少女时代居住的地方,现在那里仍然有着她的许多朋友。而母亲这一方面,外祖父一家居住在附近的乡村。到了那里...
第一章早年(1844─1864)一、生死总关情19世纪50年代,普鲁士小镇瑙姆堡。这一天,小学正放学,大雨骤然而至。孩子们笑着叫着,如同受惊的小鸟一般拼命地往家里跑去。一会儿路上人踪全无。茫茫雨幕中,还剩下一个孩子孤零零地走着。他手捧一块写字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