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毕业时我还很小,十一二岁。我想继续读书。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还真的回答不上来。那时我并没有什么雄心壮志、宏大理想。大哥只读了几年私塾,就跟父亲一起做生意;二哥小学毕业就当了工人。作为一个女孩子,父亲会让我去读中学吗?不过女孩子在这方面也有一...
当你从长江下游坐船到重庆时,在离重庆几十里的地方,可以看到一座塔矗立在江北岸的山丛之中,山脚下是一片片水田。从其中穿过去就是我的家,地处重庆江北县一个叫溉澜溪的小镇。靠着水田有几排简易的砖瓦平房,我家占了其中两间。跟其它人家不同的是,这两间房的门...
序父亲去世半年后,我接过母亲递来的文稿,厚厚一扎,大约十万字,沉甸甸的。这半年来,母亲一直在写关于她和父亲生活的回忆录。浏览这些文字,我感到十分欣喜,还有一些惊讶。母亲中师毕业(工作后参加函授学习,获得华中工学院机械制造专业本科文凭),从小酷爱文...
回巴黎后,萨特博览群书,常有一些独特的思想从脑海中汹涌而出,来不及整理。一次他在地铁候车,目光漫不经意地四下扫射,忽然发现眼前不远处有件东西,他过去拾起来一看,是一个笔记本。这个笔记本是米迪栓剂厂制造,供医生用的,上面按字母的顺序排列页码。笔记本...
在这次性启蒙之后,萨特开始有了较多的异性接触。寄宿生有较大的独立性和活动自由,星期四不上课,萨特常跟朋友们聚会,有姑娘们参加。她们是那些较低阶层出身的女孩子。其中还有亨利四世学校看门人的女儿。她们乐于同这些较高阶层的青年人交往。他们在一起谈话、聊...
萨特正处于青春萌动期。在拉罗舍尔时他没有任何异性朋友,初来巴黎也没有。性本能的作用、异性交往的缺乏,使他模模糊糊有一种同性恋倾向。在学校寄宿,他有时冒险去脱同寝室男孩子的裤子,那孩子吓得不行。其实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没...
萨特在亨利四世学校与尼赞重逢,他们很快就恢复了友谊,而且比原先更加深厚。他俩都酷好读书,有志于写作,甚至在外表上也有某种相似之处,有时同学稍不留神就把他俩认混了。大家都称他们为“两位一体”,公认这一对伙伴是班上最优秀的人物,将来一定有远大前程。尼...
萨特在拉罗舍尔呆了3年多,现在上2年级了。这时,他已经习惯了新的环境,跟同学的关系也变得正常起来。小孩子的适应能力毕竟是很强的。到后来,他甚至开始有点喜欢这个地方了。而这时,家人因“偷钱事件”怕他继续“学坏”,就让他回巴黎,重新在亨利四世公立学校...
有一句成语或一句话我们很熟悉:就是“刮目相待”,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但典故出自何处,那就不一定人人都知道了。这是关于吕蒙的故事。吕蒙年少时不读书,到后来管事时,不能写,只有以口代笔面陈大事,很不方便。同僚们在这一方面都不怎么瞧得起他。如鲁...
孙权要求吕蒙和蒋钦加强读书学习,因为他们已经当权管事。当权和不当权是不一样的。不当权的人,事情做的好坏主要只关系到他一个人,对于全局影响较小。当权者所作所为事关全局,有时成败往往关系于他的一念只差,责任重大。相对而言,在素质上,在品行修养上,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