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发生得有些偶然,但也有着必然性。一个早上,萨特在家闲坐,感到无聊,不经意间碰了一下芒西夫人的钱包。那是装每月的伙食费和零用钱的。萨特下意识地打开它,里面满是纸币和硬币。萨特望着这些东西出神,犹豫再三,终于有点胆怯地从中拿出1法郎,拿出2法郎,...
普卢的童年就这样过去了,有如潺潺溪水,静静地流淌,没有波澜。1917年4月,发生了一个根本改变普卢生活的事件:母亲再婚了!黑色的4月!该诅咒的4月!普卢的感受是天塌了下来,地陷了进去,世界不再存在。许多年来,普卢同母亲相依为命。年轻的母亲更像一个...
有论者在评论隆礼重法思想时说,“荀子可以说是顾及到现实的利欲追求与利益分割而又不失道德理想,顾及到用法来管制公共社会的必然性与必要性而又坚持道德理想,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的思想家。”(冯达文、郭齐勇主编:新编中国哲学史(上册),人民出版社200...
荀子还有一句经常被引用的话:"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王制》,以下只注篇名)有论者说,这是荀子提出的一句“至理名言”。(刘惠恕:中国政治哲学发展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p。138)其实这话并不是荀子...
徐复观还引了荀子的两句话:“臣或弑其君,下或杀其上,……无它故焉,人主自取之也。”(《荀子·富国》,以下只注篇名)“夺然后义,杀然后仁,上下易位然后贞。”(《臣道》)他认为这表明荀子“因为天子或人君不是天下的主体,天子或人君的存在乃基于人民的同意...
前述论者还拿荀子的另一句话“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谓亡”(《荀子·正论》,以下只注篇名),作为荀子具有民权思想、契约论思想的依据。但我们只有将这句话放到其所在那一段话中,才能搞清楚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荀子的这段话是为了驳斥“桀、纣有天下,汤、武...
语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这是说,读书人有三方面的事情好做。首先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其次是取得事业成就,最后是以文章著述流传后世。立德当然是首要的。人首先要做个好人,然后才能谈立功、立言的事。如果读了一辈子书,连怎样才是一个好人都搞不...
人们通常认为,读书人只有出仕即从政当官这一条出路。其实条条大道通罗马,读书人的出路应该是很多的。而哪条道路最适合于自己的发展,则应该根据本人的实际情况来予以选择和确定。例如三国时的管宁,他坚决不从政,一心选定了搞教育,结果取得了巨大成就,充分实现...
三国时期有一个士人叫管宁。他因避战祸从中原到辽东三十多年。他不求功名,也不以诗文名世,只是招收门徒以教书为业,非学者不见。因他名气很大,曹丕曾征他为太中大夫,曹睿又征他为光禄勋,都被他坚辞不就。关于管宁淡泊于名利,历史上流传下来,很有一些故事。当...
吴国使者赵咨到魏国,魏文帝曹丕嘲笑地问道:“吴王也懂得点学问吗?”──在他看来,孙权虽然是有实力的一方之主,并没有什么知识学问。赵咨的回答是:“吴王浮江万艘,带甲百万,使贤任能,志存经略,一旦有了空闲,就博览书传历史,从中汲取精华,而不是学那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