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月刊
《诗歌月刊》提倡大诗歌概念, 呼吁诗人走出诗歌圈、融入大社会文化。办刊方向以“专题策划”为主旨 迄今推出“博客专刊”“中国诗歌地理专刊”“安徽新诗阵线合刊”“中间代诗歌理论合刊”“中国文艺复兴特大号”“十大新锐诗歌批评家合刊”“中间代诗人21家合刊”“中国新诗90年90家合刊”等 在诗界内外反响强烈被视为官刊民办的典范。
文集访问量: 12144 次
音乐列表
黄岳年孙康宜曾经问施蛰存,人生的意义何在?91岁的长者起初报以无言的微笑,接着就慢慢地答道:“说不上什么意义。不过是顺天命,活下去,完成一个角色……”这些记述在陈子善新编的《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里189页。2003年10月17日,施蛰存百岁华诞,...
陆健现代人是一些平视的人。看滚滚红尘,看公路上有关汽车行驶的各种标志,看别人的眼睛里的天气阴晴变化。向上看则有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潮涨潮落,低头俯首则看脚下会不会突然出现别人遗失的钱包,是否别人在使绊子?谁注意柏油路旁边泥土中的小草“当春乃发生”,多...
贡玮从1987年写成第一部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徐刚就被冠以“中国环境作家第一人”、“环保作家”的美誉,近十多年来,他又洋洋洒洒写了数百万字的作品,《地球传》、《长江传》、《沉沦的国土》、《中国,另一种危机》、《中国风沙线》等等。他专注于人...
徐刚主持人语:徐刚背负行囊,独自一人苦旅,有数百万言指点山河。从《伐木者,醒来!》的呐喊到《长江传》的忧虑,从《地球传》的反思到《守望家园》的守望,将独特的视角漫过芸芸众生,停在人类生命的源头,以寂冷凄清的笔调,揭示了现代人生存环境的危机,这才是...
1980年代是一个逐渐远去的年代,回首遥望,那是一个激情昂扬,充满着理想的岁月。1980年代的人们朴实、热情,对生活充满了憧憬。新世纪的第7年,人们终于按捺不住,开始追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先是新京报开辟专栏,采访在1980年代盛极一时的作家、编...
杨四平孙绍振黄梵霍俊明主持人语:目前诗坛出现了大量写“公共生活”里重大题材的“打工诗歌”、“地震诗歌”等,引发了关于新诗“写作伦理”的诗学论争。一直处于沉睡状态中新诗,躲在一个人的天地里玩心绪、玩技术、玩江湖的自我边缘化和自我矮化的新诗,仿佛被眼...
俞玉梁最后将一切拾掇得干干净净耐心细心勤奋对了齐心像一阵风(黑旋风?)也摧枯拉朽呢小五步蛇吃同样的土喝同样的水同样的万物生灵吞噬的似也只是些平常的物件要拥有怎样的恨和层叠的心机深沉的心从哪一个角度次第地剥离和分泌过滤才能累积成如此的毒狠一滴可以使...
李绍华梦里故地闭上眼睛,我的思绪穿越关山故乡的三月,是一颗熟透的野草莓山凹里的老屋,像爷爷握在手里的水烟斗熠熠生辉老屋前面的水塘睁着幽怨的眼望着天空寡居20年的二嫂,梦一样的在石板路上游走乡亲们像一只只山麻雀,挣扎着飞向山外留下孤独的岁月,供古井...
陈中明我是城中村的一株野草没有户口没有门牌号太阳的来信由风儿转交月亮的问候让高楼签收一些本能的欲望裹着一身疲惫的昏黄的灯光在灯红酒绿的影子里张望我的梦是一匹野马却突不出那一道道低矮的围墙在垃圾与瓦砾之间扎根油污和尘土是我活命的食粮我知足者常乐,不...
翟玉堂被风追赶撕咬栖身于城乡结合部的枝头像一枚灰色的卵落在树杈间像一颗浑浊的泪珠悬在眼睫上随时会掉下去里里外外都是拣来的破破烂烂——天空里的一块补丁夏天躲不开雨雨的拳头直往里面砸冬天避不开雪雪的爪子直向里面钻疲倦的翅膀落满粉尘的翅膀裹着月亮冷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