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959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梦乡醉哉
  • 李椿
  • 蔚青
  • 周健
  • 陈社昌
  • 林沐风
庆六十华诞 2009-09-10 05:36

六十华诞国运昌,巨龙腾飞太空翔,莺歌燕舞气象新,尧舜盛世乐无疆。...

浏览全文 阅读(117966)
在“一亩心田”耕耘 2009-07-01 05:46

随着网络文学的蓬勃兴起,我也和着时代的节拍,赶起了时髦,加入了写手的行列。2005年5月31日,我以一帆为笔名,在原创文学网站《古榕树下》,建立了个人文集——“一亩心田”。在一亩心田,我“心作良田笔作犁,一生耕耘乐不疲。用笨拙的笔写出心中的喜怒哀...

浏览全文 阅读(118434)
蝈蝈声里觅童趣 2009-06-07 16:24

清晨,散步于街头,偶遇一卖蝈蝈的乡下妹。蝈蝈两元一只,带笼子。看着多年不见的蝈蝈,唤回了我的童心、童趣。我随手买了两个,挂在书房里。听着蝈蝈的鸣叫,让我飘然回到小时候那一片欢畅的蝈蝈声里。蝈蝈,是我后来从书本上知道的名字。在我的老家农村,叫这种灵...

浏览全文 阅读(125417)
跌落在黄昏里的蝉鸣 2009-05-11 07:32

蝉,农村老家叫知了。有人把蝉声叫聒噪,意思是吵闹烦躁。可我爱听黄昏的蝉鸣,因为它有种奇异而神秘的美,把乡村宁静的夜晚一下子激活了。在乡村生活过的人一定不会陌生,那声音,是一种天籁之音,美妙得噬人心骨,荡魂夺魄。白天也有蝉声,可白天的蝉声淹没在白天...

浏览全文 阅读(120238)
家乡的召唤 2009-04-29 14:39

我从乡下跑到县城,一转眼20多年过去了,其间,所经历的一些事情大多都模糊了、淡忘了,唯独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与日俱增。我自幼酷爱文学,是家乡广阔的天地给了我生活的积淀和创作的灵感。上世纪70年代,我被大队党支部、村委会选拔到村小学当了民办教师。在教...

浏览全文 阅读(116133)
喜迎黄河回故里 2009-04-10 05:56

2009年4月8日,对内黄人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有着共同记忆的一天,是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远去的黄河荣归故里,人们翘首期盼的引黄入内工程已梦想成真。内黄,地处黄河故道,并因黄河而得名。母亲河的滋润,使内黄成为先民们的聚集地和文化的滋生地。因...

浏览全文 阅读(58564)
餐桌上的变化 2009-01-24 06:17

改革开放30载,流金岁月30年,小小餐桌像一张晴雨表,折射出时代的沧桑巨变。30年前,填饱肚子是一代人的集体梦想。一些饥饿的碎片沉淀在人们发黄的记忆中,叠成心底的苦楚。我是改革开放30年巨变的见证人。上世纪70年代,还是生产队时期,餐桌上的窝窝头...

浏览全文 阅读(122458)
学 无 止 境 2008-12-31 15:13

古人云,人到四十不学艺。我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还是徐特立先生说得好:“活到老,学到老”。已到知天命之年的我,虽工作上退居了二线,但在读书写作上却比过去更勤奋了。我以书为伴,笔耕不辍,常有文章见诸报端,并于去年加入了省作协,受到不少朋友的艳羡。我一...

浏览全文 阅读(109830)
“四大件”的变迁 2008-12-16 10:05

“四大件”,也叫“三转一响,即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那是上世纪70年代家庭富有与时髦的典型象征,如果谁家“四大件,基本上相当于现在有高级轿车一样荣耀。那个年代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等要凭工业券,可工业券是非常紧缺的。我家是从1979年起才...

浏览全文 阅读(125725)

夜晚,赶写完一篇文章,我感到饥肠噜噜,想吃点夜宵,于是走进厨房,打开天然气炉,蓝蓝的火苗轻舔着锅底,几分钟就做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鸡蛋面,真是方便极了。此刻,我不禁想起一些用火做饭的变迁。我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从记事起看到的是用风箱烧火做饭。家乡...

浏览全文 阅读(118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