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访问量: 4493

音乐列表

欢迎新朋友

  • 我游冥冥
  • 混沌虚空
  • 沂河渔翁
  • 落红飘雪
  • 君羽飞霐
  • 林沐风

蒋坚霞我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51首的理解蒋坚霞莎士比亚是旷世奇才,戏剧大师,语言巨匠。他的十四行诗集总共154首,描绘他所熟悉的世界,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是世界诗歌百花园中一朵永不凋谢的奇葩。诗集艺术地概括诗人所熟悉的世界,以其激动人感染人的艺术...

浏览全文 阅读(30722)

罗斯密《问题的核心》中斯考比的身份危机罗斯密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问题的核心》讲述了貌似正直的主人公亨利·斯考比一步步走向堕落,最终自杀而死的悲剧故事。斯考比富于怜悯心,却受累于泛滥的怜悯,悖论性地走向职业、家庭和信仰等多方面的堕落并最终引发身份...

浏览全文 阅读(30594)

刘丽琴程乐森高民刘亚林《惊魂记》中的双重人格刘丽琴程乐森高民刘亚林目的:透过《惊魂记》解读双重人格的成因、表现及其由此而影射的社会警鸣。方法:借助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分析。结果:(1)双重人格由童年的创伤经历造成,尤其是苛刻的父母教育方式、生活中重大...

浏览全文 阅读(30464)

郭源从社会学看《弗兰肯斯坦》悲剧之成因郭源《弗兰肯斯坦》作为世界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开创了西方近代科幻小说的先河。它不仅在内容上引人入胜,更是以独特的叙事视角为人称奇,它展现了弗兰肯斯坦和其创造出怪物的共同悲剧,其缘由之一正是二人的社会关...

浏览全文 阅读(30452)

罗玲《丹麦女孩》中的“双性同体”原型形象罗玲《丹麦女孩》由美国现代作家大卫·埃伯索弗特创作,于2000年出版。小说讲述了丹麦男性画家艾纳从心理和生理转变为女性人格莉莉(艾纳内心女性形象)的故事。本文应用荣格原型理论之“人格面具,阿尼玛以及阿尼姆斯...

浏览全文 阅读(30236)

张素玫《傲慢与偏见》起源研究中的几点论争张素玫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的诞生经历了对初稿《初次印象》的重要修改过程。《初次印象》在出版遭拒后经过修改被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出版。由于《初次印象》没有留存下来,从初稿《初次印象》到最终出版的《傲慢与偏...

浏览全文 阅读(30184)

黄驰记忆:从普鲁斯特到莫迪亚诺——以《追忆似水年华》和《暗店街》为例黄驰本文以莫迪亚诺的代表作《暗店街》与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为例,从记忆的基础、记忆的手段及记忆背后牵涉到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意图厘清两代法国作家记忆观的异同。普鲁...

浏览全文 阅读(30143)

杨力记忆中的未来与魔幻中的现实——《未来的回忆》中的魔幻时间观杨力墨西哥女作家埃莱娜·加罗是拉美文学爆炸前最早开始用魔幻的手法来创新拉美传统小说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多具有浓烈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虽不为大众熟知,其文学价值却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大家之...

浏览全文 阅读(30082)

侯春硕隋红升《他们眼望上苍》中黑人男性形象的嬗变侯春硕隋红升《他们眼望上苍》是佐拉·赫斯顿的经典著作,也是一部有着浓厚性别意识的小说。以往的研究更多地关注该作中的女性形象,对其中的男性形象少有论及,这也丧失了一条审视该作性别思想内涵的重要维度。通...

浏览全文 阅读(30009)

苏葆荣缅甸华文诗歌中的多元文化与身份焦虑苏葆荣中国古典诗词的特定体式与惯用手法、创作动机与作品用途和常用题材与经典意象是缅华诗歌中国化的表征。缅甸图像和佛禅入诗是其跨文化的体现:缅甸图像主要集中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与民俗活动等方面;佛禅入诗体现为...

浏览全文 阅读(29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