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评论
《世界文学评论》是由武汉中图图书出版有限公司精心策划、组稿、编辑出版的大型文学批评与学术研究杂志。长期被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全文收录。《世界文学评论》以每辑50万字的容量,以每辑10个以上的专题栏目,在发表著名学者与批评家科研成果的同时,也注重发表国内外中青年学者的科研成果,内容丰富,观点鲜明,富于创见,受到广大作者与读者的高度肯定与广泛好评,在学术界、批评界与教育界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世界文学评论》新的编委会与理事会,分别由国内外著名学者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文学院或外语学院担任。计
文集访问量: 4407 次
音乐列表
郅凯华空间思维下电影叙事研究的新视野——评《电影叙事的空间转向》郅凯华我们对于电影的认知,可能更多地来自于一种切身体验。电影带给我们的快感、启迪或满足、期盼,经常使我们忽略了对于电影叙事结构、风格流变、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关注。尤其是,电影叙事中时间...
李小刚在现实与荒诞的罅隙中绽放——评樊晓君《爱德华·阿尔比戏剧研究》李小刚爱德华·阿尔比是20世纪美国传统现实主义戏剧的重要继承人,同时也是荒诞派戏剧在美国最重要的代表。樊晓君博士的《爱德华·阿尔比戏剧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全面研究阿尔比戏剧的专著...
曹卫军建构原创性批评理论体系的尝试——读《江山之助:邹建军教授讲文学地理学》曹卫军《江山之助:邹建军教授讲文学地理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是作者在文学地理学批评领域辛勤耕耘探索的一部新著。全书围绕文学地理学的内涵、外延、理论、方法等重要...
杜雪琴“戏剧化教学”课堂实践的几种方法——以比较文学、西方戏剧、外国文学课程为例杜雪琴本文倡导将“戏剧”的形式融入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的实践中来。不同的课程采用的“戏剧化教学”方法不一样:比较文学课程中,导入个案故事讲述的环...
邹岳奇等《易卜生研究》中的教学实践问题——以《海尔格伦的海盗》为例邹岳奇等自2015年9月开始,邹建军教授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给研究生讲授《易卜生研究》一个学期,就研究生教学中的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丰富的实验。本期发...
李亚男《忏悔录》中卢梭形象的“人本心理学”李亚男从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来看,卢梭在多个层面有所缺失。通过对作品中弃子事件的集中解读,发现卢梭在基本需求缺失的情况下,产生了一些轻微的心理疾病。通过分析《忏悔录》的写作目的及卢梭对待友人的态度,发现卢梭对...
彭思锦《茶花女》在中国的第四度改写彭思锦在福州评话中,“茶花女”从依附走向独立,从病弱走向健康。作者将原著小说改写成为了一个宣传女性独立和婚姻自由的故事。同时,福州评话中加入了俄国人的形象,这表明了在明末清初,中国的改革成功与否需西方人来见证,并...
段亚鑫《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中的森林意象之比较段亚鑫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两部作品中,森林意象是小说情节发生的主要场景,也同样被劳伦斯和大江健三郎两位作家赋予了独特的、多重的象征意义。本文立足文本,主要从...
刘玉杰《两访中国茶乡》中的双面中国与植物朝圣刘玉杰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在《两访中国茶乡》中使用地理意象建构起两种中国形象。一种是正面的中国形象,在其植物采集实践中,将中国确证为具有《圣经》伊甸园原型色彩的花国;另一种是负面的中国形象,城墙、边...
袁敦文生命之花开自厚土与深山——论熊明修诗歌艺术的来源袁敦文熊明修,大别山深处走出来的诗人,中国乡土诗坛上的常青树。本文用比较的方法将其诗放入欧美象征主义诗歌和中国当代诗歌范围中审视。其诗负载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孝善文化,弥漫着浓浓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