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生活·下旬刊
《文艺生活·下旬刊》是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的期刊。主要栏目:文艺鉴赏、艺苑春秋、中国文艺、世界文艺、书画技巧、诗词歌赋、大众影视、工艺建筑、艺术设计、舞林乐苑、军旅文艺、民族之花、艺术理论、文艺发展等。
文集访问量: 18707 次
音乐列表
左森方摘要:现实中,翻译时要保证审美体验的再现是非常困难的。文学翻译应该是用本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来表达原文的意蕴,在风味与韵味上与原作保持一致,译出原作的意境与氛围,体现原作的艺术感染力,再现其审美体验。本文将以曼斯菲尔德的小说AnIdealF...
江丽英摘要:词汇是语言生活中一个最敏感的部分,它反映了社会生活以及人们心理。“桶”在普通话中是一个普通名词,但在婺源方言中却有着独特的用法,衍生出许多“X桶”这种结构的方言词汇。该结构有着其自身的结构特点、词汇意义、语用价值及其产生的原因。关键词...
陈瑞+朱亚青摘要:本文以语言迁移理论为基础,借鉴第二语言习得的部分前人研究理论成果并结合由JC语料库及C-JAS语料库中搜集到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在日语的实际运用中出现的误用,对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日语学习者“時(とき)”的误用倾向进行观察并总结出...
吴逸强摘要:“技以载道”是我国古老的一种道器观,将捉摸不定的“道”,落实在可以看到的“技”之中,使抽象变得具象。春秋战国时期,对技都持一种抑制态度,道家对“技”与“道”比较矛盾,一方面说“技”的弊端,另一方面又说“技”对于悟道的重要。儒家,孔子提...
陈晓菲摘要:《万壑松风图》描绘的是江南烟岚松涛,矾头重叠;深谷里清泉奔涌,溪畔浓荫森森;沿着曲折的山脊,是一片片浓密的松林,“丰”字形的松树随风摇曳,似乎能使观者感受到阵阵湿润的凉风扑面而来;沟壑里聚起团团云雾,缓缓地向上升腾;山瀑下置一水磨磨坊...
韩鹏程摘要: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设立的窑场,又称为汝官窑,以青瓷为主,然而北宋汝窑如昙花一现,仅烧制了20年,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中。战乱与灾荒使得宋朝的国运盛极而衰,一个华丽的王朝消失了,随同它一起消失的还有那扑朔迷离的汝窑烧制技术。北...
张晓梅摘要:黄公望是14世纪的中国最为著名的画家与绘画理论家,他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杰出的一代大师。黄公望原姓陆,名坚,江苏常熟人。后来出继浙江永嘉黄氏为义子,随之他后来换了姓名,又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杨维桢《西湖竹枝词》记载:“黄公望,字...
黄容摘要:郭熙是北宋著名的山水画家与理论家,他的绘画作品和画论对推动北宋山水画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早春图》是郭熙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结合了自己临摹时的一些感悟,首先对画家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做了简要的介绍,进而对画中各类物象表现技法的分...
马雪阳摘要:对鹿尤其是鹿角的推崇是楚文化中的一大显著特色,鹿角在器物上的大量运用既有其客观条件、审美旨趣的因素,更多的则是楚人为其赋予了特殊的寓意。纵观鹿文化的发展演变史,不难发现楚文化对其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是使鹿形象的精神文化寓意从无到有的重要...
刘希言摘要:悲剧,作为一个古老的美学范畴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始终。中国的原始神话与古代文学作品中不乏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的存在。虽然囿于民族性格、道德结构、哲学思维等原因中国的悲剧文化在历史发展中发生了某种变异,但这种转化与升华却在某种程度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