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
《百家讲坛》是由河南省文化厅主管主办、传奇故事杂志社出版的一本以解读历史为主旨,集知识性、品位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文化刊物。现分为红、蓝两个版本出版。《百家讲坛》(红版)以正说历史为主,强调探究历史真相。同时,还将涉及地理、天文、文学理论等诸多方面。在2010年,我们将诚邀名家、专家,加大原创、首发;推出重量级人物,打造历史经典;更系统、更系列,突出本刊的唯一性、权威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文学性和生活化并存,使刊物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百家讲坛》(蓝版)走出“正说”历史局限、弘扬深度悦读、纵论社会生活
文集访问量: 13352 次
音乐列表
拾文张宗昌升任山东总督后,事务安排停当,立刻喊来一位秘书,请他帮忙写封家信,接母親来享福。可这位秘书是新来的,摸不清张宗昌的脾气,只听人说他特别喜欢写诗,因此有意在他面前卖弄文采,伏案苦思后写了一篇华丽的骈体家信,然后酸溜溜地读给他听。张宗昌边听...
晏建怀据《西湖游览志余》载,南宋宁宗年间,作为首善之区的临安府也出过一位类似“燕子李三”的“义盗”,只偷富豪,不扰百姓,且作案后有留名的怪癖——每干完一票,必在人家的大门或墙上留下“我来也”三个醒目的大字。慢慢地,“我来也”就成了他的专属,每一出...
陈君梅隋朝学者侯白是秀才出身,个性幽默,喜欢讲笑话,堪称横绝当世的极品段子手。侯白未成名时口才就很了得,有次他去拜见当地新上任的知县,动身前对一群朋友说:“我能让县太爷学狗叫。”朋友不信,说:“你若能成功,我们请你大吃一顿,否则你就得乖乖挨宰。”...
岩波西晋咸宁五年(279年)的冬天,有个叫不辈的汲郡人盗了战国时的魏襄王墓。不久案发,汲郡地方官忙带人赶到现场,只见沉重的墓门被撬得龇牙咧嘴,墓中的贵重物品已无踪影,只在墓道中找到了一把铜剑、一口铜钟、一个铜磬和几只玉律(玉制的管状定音器)。此外...
蔡军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石曼卿一生参加了三次科举,最后一次好不容易考中,却因旁人作弊而被牵扯,惨遭除名。结果第二天真宗发了善心,特授几名落选的士子“三班借职”,属于末等武官。石曼卿很不甘心,失望之余赋诗一首,“无才且作三班借(职),请俸争如录事...
有所思唐宪宗的懿安皇后郭氏,前半生极尽荣宠——爷爷是被称为大唐“再造之臣”的郭子仪,爹妈就是传说中“醉打金枝”的男女主,她完全是含着金汤匙降临人间的。为了继续拉拢功臣家族,唐宪宗还是广陵王时,唐德宗就把郭氏聘为孙媳,此时还是太子的公爹李诵(即唐顺...
岩波民国时期,上海市区的房价也是高不可攀,不只百姓买不起房,名人在这方面也很有压力。比如鲁迅当时每月收入200大洋,但要买下他所租住的老式石库门得花五万大洋,另外还须缴纳印花税、消防特捐、地保盖戳费等五花八门的零钱。如此算下来,鲁迅一家不吃不喝地...
有所思《左传》中说,水土不好就容易积聚污秽,生活在那里的人就容易瘦弱,得风湿、水肿之类的病。《吕氏春秋》中也说,住在含矿物质较少的水边的人容易秃顶,得咽喉炎、脖子瘤;住在含矿物质过多的水边的人容易脚肿,得腿部疾病;住在水味辛辣之地的人,容易得疽疮...
细雨丝竹中国古代的整形术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时代,肇始于“食疗”。据《山海经》载,古时皮肤长“疣”的人可以去“求如之山”寻求治疗,此山是“滑水”的源头,滑水中生有“滑鱼”,脊背呈赤红色,以滑鱼为食可使皮肤恢复正常。患白癣的病人怎么办呢?《山海经》告诉...
刘大胜黄侃一生结了九次婚,除了原配是因媒妁之言而走到一起,其余几乎都是始乱终弃。当时的民国小报上曾说:“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其中,黄侃与黄绍兰的孽缘最让人生恨。黄侃是黄绍兰的同乡、同族,小时候还做过她的塾师。黄绍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