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大型综合性的艺术评论刊物。《艺术评论》杂志注重权威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杂志以说真话为己任,力求公正、准确、独到地评价重要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对那些产生较大影响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有争议的作品都要做出权威性的评论。本刊将从创作实践出发,研究、评论各艺术门类出现的独特现象,回答艺术生产和创造中出现的问题,勾勒和预测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国内罕见的具有批评精神的杂志。
文集访问量: 13971 次
音乐列表
李丽娜东西方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也分别具有鲜明的特色,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国高校舞蹈教育在西方文化中汲取经验与精华,使身体感受东西方不同模式下的启发与刺激,在碰撞中交融互通,使高校舞蹈即兴课堂的教学得到提升与发展。舞蹈治疗是一门受西方文化影响,...
王光辉由于文化惠民政策,每个城市群众可以以惠民票价观赏到一批集合国内最优秀创作者创作的舞剧。作为一名观众及舞蹈爱好者,欣喜之下带着“朝圣”般的心态走进剧场。几场观赏下来,只觉当下舞剧舞美、服装制作精良,有些甚至颇有中国风韵,舞蹈编排也有新颖之处,...
欧建平等2017年7月18日至30日,由北京雷动天下现代舞团策划,并与香港城市当代舞蹈团和北京天桥艺术中心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北京舞蹈双周”如约而至且盛况依然,其诸多亮点中有两点格外耀眼:一是它因连续九年的成功举办、水准和国内外影响力的逐年递增,荣...
田旭《孤独》与《莫扎特安魂曲》作为2017北京舞蹈双周的压轴大戏,两部作品均由德国开姆尼茨舞团献演。《孤独》剧照,摄影:殷鹏《莫扎特安魂曲》剧照,摄影:殷鹏《孤独》由中国青年编导许一鸣创作,灵感来自美国表现主义画家爱德华·霍普的绘画,是将欣赏静态...
余凯亮来自芬兰的《生》与来自日本的《叠》是今年“双周”第五天,也是“另类平台”上最后一天演出的节目,主题是“东亚与北欧的对话”。两部由独立艺术家编演的作品无疑是“另类”的,但其各自的力、时、空表达和新、奇、美诉求,却成就了一次酣畅淋漓的东西方舞蹈...
马昱以色列的现代舞是历届“舞蹈双周”中最受观众期待的演出之一,而本届邀请来的嗖舞团也是不负众望的。它成立于2016年,以27岁的编导艾姚·达东为核心,集结了6名不同训练背景的优秀舞者,因此,仅用了一年时间,便以其独特的舞蹈语汇和幽默的表演方式,赢...
霍蕾第四天下午的“另类平台”上,“欧洲和美国的碰撞”这台现代舞不仅看到了同属西方文化的两种不同风格,更看到了中国文化对西方现代舞的启发。惊艳四座!来自美国凯文·威廉姆森舞团的《炫富》,不仅给北京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也让中国舞蹈界再次领略了现代...
王晓茹编舞家邢亮为广东现代舞团量身定制的最新力作《小羽的气球》首演于本届“舞蹈双周”第四天的“焦点舞台”,六十分钟的演出浓缩了“小羽”这位平凡女人从落地出生到夕阳西下的生命旅程,并映射出了他身为创作者“浮华散尽还真来”的心境。主人公小羽的名字和经...
黄立斐这台“亚洲的声音”演出于展演周第三天下午的“另类平台”。我们在两个舞蹈中看到了中国和印度这两大文明古国中的舞蹈新鲜人。《易象》剧照摄影:陈韦胜《三角》(rvindSRIDHAR)剧照(图片由北京舞蹈双周提供)吴易珊是台湾人,曾在香港城市当代...
陈楚文挪威茵格莉菲斯达舞团的《天体》演出于第三晚的“焦点舞台”,着实让我感官惊异。它极具工业设计感的舞台装置与独树一帜的表现手法深深吸引了我,并让我产生了无尽的想象与思绪。舞台上,无数根吊杆悬挂在半空中,上面安装了大小不一的圆形反光镜和七个金属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