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
《艺术评论》杂志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大型综合性的艺术评论刊物。《艺术评论》杂志注重权威性、学术性,努力做到风格清新、雅俗共赏。杂志以说真话为己任,力求公正、准确、独到地评价重要的艺术作品,尤其是对那些产生较大影响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或有争议的作品都要做出权威性的评论。本刊将从创作实践出发,研究、评论各艺术门类出现的独特现象,回答艺术生产和创造中出现的问题,勾勒和预测艺术的发展趋势和走向。是国内罕见的具有批评精神的杂志。
文集访问量: 14044 次
音乐列表
栏目策划:唐凌郅敏(特邀)中青年雕塑家·高扬栏目策划:唐凌郅敏(特邀)高扬的雕塑塑造与绘制结合,正是古代中国以及西方雕塑的传统方式,但其间的艺术难度非同一般,高扬的作品《画中人》看似只是直接将绘画作品转换成雕塑作品,但艺术家在这个系列中解决了很多...
张慧瑜大众文化中北京形象的流变张慧瑜近期,第六代导演管虎的新片《老炮儿》不仅斩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而且公映之后取得近10亿元票房,成为今年贺岁档最引发热议的影片。如果把这部电影放在北京题材影视剧的脉络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老炮儿”结合了8...
周翠英小勺子,大洞天——陈建斌《一个勺子》观后周翠英由陈建斌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勺子》一举荣获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男演员奖。《一个勺子》诉说了陈建斌眼中的世界,表达了一个电影人的思考。《一个勺子》改编自胡学文的中篇小说《奔跑的月光》,故...
吴向廷《樱桃园》:喜剧还是悲剧?吴向廷在现代戏剧史上,契诃夫的剧作不多,但无一不是迷人、深邃、耐人寻味的经典。关于他的最后一部剧作《樱桃园》,历来的解读和争论已经很多,每一次的讨论都裹挟着不同时代对戏剧的不同理解。因此,一个世纪之后,《樱桃园》仍...
陈志音百合怒放七彩风——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观后感陈志音从不在一个戏正式开演之前进棚听录音,竟然会为音乐剧《天使合唱团》破了一回例。剧作家徐瑛说,最好先去听听这个新戏的音乐。他提出这个要求,自有他的理由。这位素以编剧享誉艺坛的潇湘才子,第一次“华...
于平舞剧《青衣》的“奔月”情怀于平“青衣”是戏曲旦角的一种行当,饰演的角色通常是大家闺秀而非小家碧玉,或许是因其饰演人物的正儿八经而被称为“正旦”。以《青衣》作为书名写了一部小说的作家毕飞宇,认为“青衣从来就不是女性、角色或某个具体的人,她是东方...
孙禹人就活一回——忆金湘孙禹一如果说死亡的困惑,是一切哲学的源头。那么,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叩开西方大门的《原野》的创作者——作曲家金湘之殁,将开启中国歌剧界对其“歌剧思维”的深入探究:“中华乐派”的审美界定;艺术人格的形成;硕果累累的创作心路历程...
陈炯梦华录陈炯核心观念:抟梦作象,素朴生华,薪火应在,惟录惟扎。释义:理想与物化,朴实与华美,文化与创承,记录与呈现。梦:禀有素,抱有朴,思有微,媾有梦。释义:借鉴与秉持老子的抱朴见素思想,殚精竭虑而务求精妙入微,所作不离初心。梦,即是“远方”,...
栏目策划:本刊编辑部中青年艺术家·陈炯栏目策划:本刊编辑部陈炯:副教授,院长助理。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设计系副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委会常务理事。已出版《陈炯风景素描集》《艺术区形态研究》等专著...
周晶绘画中“明暗”与“透视”发展之探究周晶一、制造视觉幻象的历程从表面上看,西方绘画史是一个流动的历史。时代的更迭,历史的流变,艺术家的换代,使不同时期的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就绘画本体而言,其发展则有自身整体、连续、系统的状态,包括绘画活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