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

  • 作者: 意林原创版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3939
  • 王景烁

      32年后,李静芝见到了儿子 。这个男人34岁了,和专家模拟出的成年画像并不相似 。他不记得4岁以前的事,从没想过自己曾是被拐儿童 。人脸识别和基因比对确认了他的身份。

      为了找儿子,李静芝印过十几万份寻人启事,走了20多个省份,见过300多个孩子。她帮其中29个找到了家,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

    1



      1988年10月17日,西安。下午,2岁8个月的嘉嘉被父亲从幼儿园接走。回家途中,嘉嘉口渴,父亲去街边一酒店后厨找水,就一两分钟的工夫,儿子不见了。

      李静芝正在出差,接到电报后急忙赶回家。没有手机、互联网,她只能去汽车站、火車站干等。她把寻人启事贴上电线杆。

      有一天,她去西安电视台登寻人启事,被人拦下问路,对方也是要找孩子。李静芝开始琢磨着,和其他家庭互通线索,结伴寻子。她从电视、报刊上搜集了50多份寻人启事的联系方式,成立了“陕西爱子寻找联合会”。八九年的时间里,10多万份寻人启事寄向31个省级行政区,反馈回来的是五六百封信和电报,线索约200条。

      一旦收到线索,这些父母会几人一组前往当地查证。

    2



      有一次,李静芝在碰头会上公布了一个生活在陕北的走失者信息,在座的家长跑去当地辨认,找到了丢失半年的孩子。

      在李静芝的帮助下,一位贵州的家长找到被卖至福建的儿子,只花了2个月。

      2009年,中国公安部建成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李静芝告诉寻亲者都去做登记,“只要采血入库,总有一天能比对上”。

      55岁那年,她报名一档演讲类的选秀节目,寻子的内容不变,一直更新的几乎只有找寻的年头,23年、27年、32年。“如果有其他办法,谁愿意把伤疤撕给别人看呢?可我还得说下去,多一个人知道,就会多一点(找到孩子的)机会 。”

      每次面对镜头,讲起儿子的故事,这个在别人眼里乐观坚强的女人都会大哭一场。

      今年4月,李静芝将3条新线索递交到西安市“打拐办”。其中一条线索显示,多年前,一名四川男子收养了一个来自西安的男孩。查到男子的住址后,民警第一时间赶到成都,抽血采集DNA后,跟李静芝比对上了。

      接到了西安市“打拐办”的通知,等待认亲的那几天,李静芝数次失眠,她怕儿子认不出她,将花白的头发染黑又烫卷。在现场等待时,她已经哭过一场,很紧张,“最害怕给出拥抱后,儿子没有反应”。结局是,两人的拥抱持续了近5分钟。

      有人问她:“你找到了孩子,是不是就不会再帮我们了?”李静芝郑重地说:“我一定会继续。”

      2011年春节,在一档电视节目中,9个年纪相仿、外形各异的年轻男子站成一排,为李静芝合唱了一首改编的《天使的翅膀》。这首歌献给他们共同的“妈妈”,他们是得到李静芝帮助成功认亲的部分走失者。

    3



      如今,李静芝再喊起嘉嘉这个小名时,会马上得到回应。母子俩待在一起有种“很熟悉、很舒服的感觉”。她给儿子讲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听到他说:“终于知道我3岁以前是什么样儿了。”

      认亲之后,李静芝和嘉嘉每天都在一起,可她还会觉得自己是在做梦。她会忍不住捧起嘉嘉的脸,盯上半晌。“我总在想,他其实没有变,只不过是放大了一点儿。”

      有一次,她和嘉嘉开玩笑,“你能不能再缩回去,回到3岁,咱们重新开始生活?”她听到嘉嘉轻轻地答了声:“好。”

      本文标题:第30个是自己的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00484.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