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传统文化节目自设立到现在,已有一定的历史。在过去一段时间,也曾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但是,由于传统文化节目的播出方式、表演形式、传播的内容等尚未及时进行完善和调整,令不少观众感觉审美疲劳。加之由于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类电视节目层出不穷,传统文化节目难以崭露头角。而近些年来,尽管《耳畔中国》、《魅力中国城》、《我是演说家》等传统文化节目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深受民众喜爱,但文化节目在选题、风格设计、内容创新等方面均需要突破和改进。二、传统文化节目热播的原因
(一)学习、弘扬及传承传统文化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学习、弘扬与传承。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大多从教科书中获取。在中国教育模式下,传统文化基本上在教科书上“机械性”地传输,这些内容大多晦涩难懂。虽然越来越多的电视节目引入了传统文化作为主题,但是如果只是将文化进行照搬照抄,依旧无法摆脱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甚至无法吸引观众,达不到节目的效果。为了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观看传统文化节目,并从中获取文化知识,工作者着眼于将知识内容通过影像语言表达出来[1]。在过去,传统文化节目的表现形式过于单一,且节目内容枯燥单调,此外,过度高喊“学习传统文化”的口号,却忽略了节目作用及效果,厚此薄彼。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传统文化节目不断改善,融合了“真人秀”的互动性,增添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能够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和目的。例如,《魅力中国城》作为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传统文化节目之一,其采用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创新模式,对城市深厚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和发现,并展现在广大观众面对,凸显城市的独特魅力,让观众感觉每个城市的特点、风格及底蕴,也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手段。
(二)丰富节目内容,情系民众
新媒体视域下,收视率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内容。近些年来,各大卫视过度重视收视率,将收视率认定为衡量节目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对节目播出产生了错误的误导。为了提高收视率,各大卫视争先恐后,不惜一切代价开设新的娱乐综艺节目,仅仅为了吸引观众眼球,提高收视率,忽略了节目内容的重要性,难以对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更严重的是,有些节目过于强调“娱乐性”,导致节目内容庸俗,甚至宣扬拜金主义等错误价值观,长期下来,对观众造成的负面影响是不容小觑的。因此,电视节目不应求多、求收视率,而是应该求质、求精。优秀的电视节目必须是能够对观众产生积极影响,能够传达正能量及正确价值观的节目[2]。就传统文化节目来说,不仅能够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传承优良传统,还能学习知识及伟大先人的优秀品质。相比起“明星阵容”、“炒作”泛滥的娱乐节目,传统文化节目更能给与观众正确的思想指导,注重与观众的接触和联系,一些节目甚至可以走进民众的生活,关注民众的命运和情感,赋予节目现代化的特征。例如,近段时间热播的《我是演说家》这一传统文化节目中,每个参与到节目中的演讲者,有来自普通城市却怀揣梦想的平凡女孩,也有在职场上风声鹤唳的企业家,也有历经沙场的退役军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但在同个舞台上,展示自己的人生经历,直面人生的困难和挫折,传播正能量,也体现出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虽然节目本身不是直观地展示传统文化内容,但其宣扬的正是中华人民身上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引导观众。再如,《国家宝藏》这一节目,采用真人演绎的方式,将历史上一些经典的故事情节予以还原和重现,能够让观众了解历史故事,创新的节目形式,引领社会新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