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琼/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伴随着高职院校就业率压力,很多高职院校并未重视和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以至学生在毕业之后,常常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式不知所措,难以找到和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甚至部分高职院校毕业生进入“闪离族”行列,在一家企业只干上一两个月就跳槽,再或许是选择“慢就业”,进行“佛系青年”的行列。
一、职业生涯教育概述
我们常常听到“艺术生涯”,“戎马生涯”,“学术生涯”,早在《庄子 养生主篇》里就提及“生涯”一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已有涯逐无涯,殆已”。生涯是生活里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与历程,是统合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与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教育就是把一个人的内心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自己的样子。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应是以学生为本,用学生喜爱的方式引导、启发高职生具备生涯规划意识,了解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就高职院校来说,职业生涯教育主要是指在高职阶段,结合职业理论、学生成才的规律等,在具体职业教育活动中,通过系统性的教育内容、借助多种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等的教育过程。
具体来说,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集中体现在:(1)有助于引导高职学生全面发展。通过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性格、情绪、兴趣、能力和价值观等进行全面的、客观的分析,并明确自身的特点、优势等,对自身的不足指出进行分析,并结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对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定位,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等。(2)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教学改革。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使高职院校结合当前社会人才需求,对学校的教学目标、教育方式等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促使高职院校的良性发展。
二、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现状分析
(一)重视程度不够
结合相关的调查研究显示,现阶段高职院校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重视程度较低,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研室,而是将该课程体依托于思想政治教研室、就业管理部门中,并未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教师,主要是由兼职教师替代,且兼职教师的结构参差不齐,专业各异,并未形成专业的职业测评体系等。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无法对学生进行专业的辅导和就业咨询等;二是一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置了职业生涯课程,但在教育的过程中,上百学生大班授课,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其价值;第三就高职院校学生来说,对职业生涯这门课程的认识程度比较低,认为到了大三、毕业之前再了解也不迟,或认为找到工作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现象,无需提前进行准备。(二)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够
高职院校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过程中,并未重视其系统性和整体性,其设置的内容比较零散,在教学的时候更是缺乏系统性。这种缺失系统性的职业生涯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三)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和重要保障。但目前,多数学校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由辅导员、学校就业部门的管理人员等兼任,这种兼职的教师队伍存在专业程度不够、专业知识能力薄弱、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等,制约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二是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以至于师资队伍在建设过程中,缺乏培训和提升途径等,致使其缺乏归属感和稳定性;三是因兼职教师日常事务较多,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等投入到课程研究和教学中,使课程教学比较表层化,并制约了课程制约规划教学效果。(四)生涯教育质量无法评价
当提到就业率时,我们可以很容易的量化就业工作,而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却难以用数据去评价,去衡量。三、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改革
(一)强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断提升课程的关注度

图1 生涯教育体系
一是,高职院校必须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并建立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时候,还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切实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实施教育;二是,还必须要积极开展、举办丰富的、多样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活动,促使学生在活动中实现观念的转变,并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
(二)构建科学、完善的教学体系,采用“体验式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必须要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且每一个学期、每一个阶段,都应有不同的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设置,构建集课程、活动、咨询与指导相四位一体的生涯教育体系。(见图1)通常情况下,针对大一的学生来说,在上学期应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自我认知等,在下学期则要引导学生对社会职业进行认知;针对大二的学生来说,不断提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并对职业目标进行理性设置、修正和反馈等;针对大三的学生来说,则要将职业规划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引导学生对就业心理、工作态度等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社会人才培养需求,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并逐渐形成一定的竞争优势。另外,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构建中,还必须要设置专业的就业辅导、就业咨询机构等,切实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等,实施有针对性的就业辅导和咨询等,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健康发展。
加强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问题比答案重要,体验与知识重要的生涯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