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继东/湖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工匠精神培养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职业品质,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文化在生产生活中的积淀,自农耕时期就出现了师徒相传的木匠、石匠、铁匠等行业,也涌现出了鲁班、欧冶子、伊尹等享誉盛名的工匠大师。就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一些人在行业扎下根来,深耕细作,练就了一手“绝活”,比如,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徐立平;“蛟龙号”上的“两丝”钳工顾秋亮;潜心21年苦心钻研成“土专家”的铁轨工匠信恒均等等他们都是工匠精神的传承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如今,随着工业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业面临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造”的升级转型,蕴含着崭新时代价值的“工匠精神”应运而生。“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官方文件首次正式提出“工匠精神”,随即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每年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职责,因此只有加强对教育教学体系的改革,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端正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切实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职业院校学生顺利转换为未来的企业栋梁乃至于“大国工匠”做好准备。
二、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与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是双向的,一个是教师教另一个是学生学。授课的教师合理的设置教学各个环节,想办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把各个知识点讲通、讲透,让学生可以消化吸收这就是教。然而不是老师的课上好了,学生就一定能学好。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就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在心理学中有个叫做耶克斯—多德森的定律,这个定律表明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会产生影响,动机水平高往往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因此让学生喜欢所学专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专业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的教育在初高中阶段是应试教育,学生缺乏对专业的了解,进入专业学习后容易出现缺乏学习动机,导致学习厌倦的情况。这就需要与学生接触最多的专业教师在授课和与学生交流的过程正确的加以引导,并不断的灌输职业自豪感,让学生为自己所学的专业而感到自豪,为学好本专业后的职业发展充满期待和憧憬。具体的引导和培养方法可以是方方面面的,但尽量做到自然融入而不要生硬嫁接。例如我院的机械制造类的专业就在课程前、课程中、课程后结合了我院的军工和国防特色,采取各种了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培养。在课程前的学习小组分组时,学生会用一些他们在学校文化墙、校报、网络等方面上所了解的杰出校友名字或在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名字为学习小组冠名,并以组为单位由组员介绍他们组名的人物所做出的成绩,让学生产生专业自豪感。在课程中我们用大家熟悉的名人和事迹,很好的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自然的融进课程教学对学生进行引导。在上孔加工课程时我们会融入“中央委员群钻的发明人倪志福”的事迹,在讲加工精度课程时我们会融入“打磨飞鲨的方文墨”,在讲数控编程时融入“杰出校友数控湘女第一人杨芳”等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从而更深刻的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在课程后我们让有经验的教师团队带领优秀学生承接行业的一些横向课题或科研项目,取得成绩后大力进行宣传,在这样连续不断的引导和灌输下学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从而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把精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去。(二)构建良好的培养环境
“工学结合、大师引领”模式的培养,是遵循当今社会和行业发展而开辟出的一条新的道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我院充分利用校中厂“铭德工贸有限公司”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劳模工作室”强化对学生各个环节的培养。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设计和向企业“接单”的方式引入企业真实的产品来设计教学内容,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出真实的零件为项目载体,在教学中学生与教师通力合作完成项目订单要求的工作任务,教师按照企业产品制造的规范流程和管理模式组织实施教学,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打造“环境真、任务真、流程真”三真实的实境育人环境。从而把职业院校的教学内容和企业文化精髓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吸收企业文化,让学生可以感受到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最终实现工作经验在企业环境中的积累,实现职业价值,以及提高学生自我职业认同感。我院有湘潭市“莲城工匠大师”3名,全国劳动模范1名,都成立了技能大师工作室,工匠大师们都是有着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精湛技艺的复合型人才,大师们承担了我院“科技攻关、技艺传承”的任务,大师们以工作室为依托选拔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成立项目组,以技能大师为核心开展相应的科研技术活动,为行业企业解决各类技术难题。例如在2013年—2016年舰载机XX型反鱼雷中程导弹舵翼的科研试制过程中,我院的教师和学生在工匠大师的带领下配合某单位军研所顺利完成了科研试制任务,打靶非常成功,研发试制团队受到了兵器工业总公司的一致肯定。近几年来,在工匠大师们的带领下,共为行业企业解决大大小小技术难题36项。在完成科研的同时,学院通过发聘书、开表彰会、推微信、发微博等形式积极进行宣传,从而很好的营造了“修匠心、练技能”的氛围,让学生起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