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小厂救大厂

  • 作者: 山海经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4871
  • ●文/朱国勇

      小厂救大厂

      ●文/朱国勇

      

      1996年9月的一天,贵阳市南明玻璃二厂喧闹的厂区里,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农村妇女。农妇胳膊上挽着一个竹篮子,土里土气的装扮,说着一口方言。值班经理一见她就笑了。

      农妇说,她办了个生产辣椒酱的小厂,没有瓶子,她要定制玻璃瓶子,两百个。

      南明玻璃二厂当时的生产规模是每年1.8万吨,这样的小单子,怎么可能接?接了,还不够模具的钱呢!

      值班经理一口就拒绝了:要买成品,还可以,要特别定制,免谈!

      没想到,这个农妇还挺倔的,她赖在经理室不走了。她说,哪个娃儿一生下来就是大个儿?别看我的厂子现在小,说不定哪一天就发展壮大了。到时候,瓶子需求量不就大了吗?要是不给我瓶子,我今天就不走了。

      值班经理心里直乐,暗想:就你土里土气的样子,还能办出什么大厂来?

      两个人正闹着呢,南明玻璃二厂的厂长毛礼伟过来了。了解了情况后,毛礼伟宽厚地笑了:“大姐,你要的量太小,特别定制实在划不来。要不这样你看行吗:不就几百个瓶子嘛,你到我们的车间看看,要是看到有合适的瓶子,你就拿走,我们不要钱,免费送给你。”

      真的?农妇一脸的疑惑。

      那还有假!毛礼伟爽朗地答应着。

      就这样,这个农妇从南明玻璃二厂挑了几十个瓶子,用竹篮提走了。

      以后,每过两三天,她都会从南明玻璃二厂提走一篮瓶子。

      一个是卑微的农村妇女,一个是乐善好施的国营厂长。如果照这样发展下去,不过是一个老套的行善故事。可是,时间到了2003年,故事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由于国企改制,当年风光无限的南明玻璃二厂已经风光不再。技术落后加上设计理念陈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毛礼伟厂长感觉到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而那位村妇呢,现在可不得了。她叫陶华碧,她创制的“老干妈”辣椒酱,畅销国内外,年销售额达到25亿元,日需使用玻璃瓶子130万个。

      好在陶华碧是仗义之人,她深情地对毛礼伟说:“做人,不能忘本。只要你还在职一天,南明二厂的玻璃瓶子,我就每天要100万个。”

      就这样,南明玻璃二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它的四条生产线,有三条昼夜不停地为陶华碧生产玻璃瓶子。

      如今,南明玻璃二厂拥有职工500多人,年上缴利税900多万元。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的机遇与命运,真的没有定数。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向着周围,广泛地播下善的种子。说不定,光阴荏苒之后,就有其中的一粒、两粒发芽了,并长成参天大树,为我们遮挡人生的风雨。?

      (责编:梁易)

      本文标题:小厂救大厂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090516.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