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乡村味道

  • 作者: 文苑·经典美文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20497
  • 刘玉龙

      晨雾散去,大地变得清晰可读,山峦柔美起伏,溪水沿着寨边往山谷流淌,峭壁上伸出野草、杂树,它们带着晶莹的水珠在晨风中徜徉。层层叠叠,高低错落的梯田,充满诗情画意,撩人心魄。

      栋栋青瓦木房的吊脚楼沿山而建,推开窗户,清晨的阳光扑得满怀,视觉深处的意境变得深邃与旷远,也含着水的缥缈,赋予灵魂浮游,给人一种热情、古朴、温馨。

      山路两旁的野花清香,风过林梢的细碎声响,还有那些叫不出名的鸟在鸣唱,山村的野味点点添浓,满头大汗抬草的大叔,撵牛上山的村妇,洗锅煮饭的声音,不知是谁家在烤酒,风携来米酒浓浓的醇香。红豆杉、楠木、杉树、枫树枝叶繁茂,构成蓝松嫩草,染出山峰碧綠。枫树下的老人坐在凉板凳上聊天,小孩子在老人们身边跑来跑去,流溢在这些老人和孩子脸上的是闲适与快乐的幸福生活,延伸着生命精彩的乐章。

      吊脚楼的木屋里,满屋子的笑脸,满屋子的温馨。饭桌上摆放的腌类肉、苗家酸汤、野生韭菜根,洗净未煮的韭菜叶和野生香菌,锅里煮的土鸡肉在翻滚,盛得满满的米酒,几碗下肚,脸面与炭火一样通红,一首首勾魂的酒歌,那是来自云贵高原深处最为震撼的天籁之音。

      芦笙堂上浑厚的芦笙曲,旋律节奏很强,响亮得震撼人心,男人们引领在前吹得很投入,女人围起圆圈跟随芦笙曲的点子四步逆时针方向旋转,服饰上的银铃清脆,那是最原始的舞姿,图腾崇拜的遗迹,洋溢着青春的舞步。姑娘、妇女穿着苗族盛装,头戴银牛角,踩着节拍翩翩起舞,芦笙曲引着乡村的姐妹们模仿锦鸡诸般形态,随着服饰肢体离合度的扩展及颈、肩、手的舞动,“迎风挺立”、“踊跃旋转”、“展翅飞翔”,每一段舞蹈就如生命的素描,展现出苗族人文深层的内涵和精神底蕴,演绎着劳动与爱情,展现出锦鸡亮翅、戏水、欢跃、飞翔等动作,使人感受到、体会到追求美和勤劳的气息。

      舞跳到高潮的时候,客人都一一被姑娘拉进踩堂,我的脚步显得很笨,都市的舞姿与乡村的脚步如此差异,都市的三月与羊先的三月,真的那么陌生吗?从天空飘动的白云到从马头河吹来的风,从喧嚣的都市到没有任何装修粉刷的乡村,心一下子就被这天赐的色彩感染着。

      舞蹈是苗族对超自然主宰力的幻想,企盼冥冥中能有神灵的佑护赐福以抑制魔鬼的降祸,是人类繁衍后代、种族兴旺、对生命本能的感悟,是男女情爱的桥梁,渗透着善与美,既有祖先追求美的遗迹,又表现勤劳与善的历史功德。它携带着日月的精华,和缓从容,优雅柔婉,有强烈的东方神韵,加上悦耳的芦笙曲,使人净化,如沐春风。

      水墨般泼就的村庄,舞蹈就是风景。芦笙的每一个调,都会压过都市流行歌曲带给我们一时的冲动。

      节日上的盛装,36圈的百褶裙,一条一条一圈一圈地围在腰部,系上锦带,臀部翘起,形如锦鸡尾羽,色彩斑斓。这些衣服和锦带都是妇女们一针一线绣出来的,栩栩如生。娴熟的动作,捏在手中的针线,仿佛诗人拨弄出《楚辞》、《诗经》,谱写汉赋唐诗般,每一幅构图都不重复,题材很广,信手拈来,春的花草,夏的龙鱼,秋的阳光,冬的飞雪,或夸张或喻意,每一幅图案都有着许多鸟图腾的想象,山水倾泻流淌,也蕴涵着苗族文化的韵味,形成了500多年苗绣文化的深厚底蕴。开胸的上衣与三十多层百褶裙巧妙地结合,一条条锦带像锦鸡尾羽美丽翘起,典型的图腾文化,融入了苗族人民对自然、动物和人类本身的感悟,动物惟妙惟肖,花草栩栩如生,焕发出夺目的光彩,它是苗族风格与舞蹈技艺的巧妙结合,寄寓人类的希冀与向往。

      羊先,一个美丽的乡村,让人流连忘返,神往陶醉,动情于一草一木之微,感悟一歌一舞之细,心融入了一个古朴的神话。

      本文标题:乡村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6924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