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人生
文章内容页

“装嫩任性”不是健康心态

  • 作者: 幸福·悦读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9529
  • 刘援朝

      人的心理在一生中始终都处于不断的发展中。如果在成年,甚至老年以后,仍保留着儿童的心理特点,这就是心理年龄的滞后,或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停滞。例如,有一个老年知识妇女,已做了祖母,但其某些行为方面由少年至老年并未发生根本的变化,一说话就是:“我们女孩子应该怎样……”而且经常做出纯情少女的举动。其实,她并非假装,而是心理的某些方面发育停滞,让人感到不舒服。因此,她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际关系是可想而知的。

      生活中,像这位表现极端的老人可能不多见,但从其他表现形式反映出来的某些心理上的发育停滞现象却不少见,这种人往往人际关系都不佳,处理个人感情生活和其他社会事物都显得笨拙。

      有个别老年人,在年轻时就与自己的孩子争抢,哪怕与孩子下棋、做游戏,也非要争个高低,不是在哄孩子,而是表现得也像个孩子。他们到了老年,竟生怕孩子超过自己。还有极个别过去曾经有过一定身份、地位的老年人,为了掩饰自己的失落,凡事追求外在光环,任性好胜,把自己和周围人都置于尴尬的境地。

      白芳礼老人在84岁时曾说过:“不能光看着自己的孩子上大学就行了,还要尽量让有才能上大学又上不起的孩子也念大学!”为了这个目标,老人家靠蹬三轮赚钱,每月担负150名困难大学生的生活补助。在10年的时间里,他硬是从脚底板踏出15万元,全部捐助了上百个孩子上学。老人的善举受到了社会的尊敬,而他却说:“做老人真好。”84岁,在中国被称为耄耋之年。但他老而戒得,施舍为乐,老而弥坚,老得其所。谁能说他年岁不高,但谁又能说当时的他有“老态心理”呢?

      心理年龄滞后是心理不健康的一种表现,“老态心理”又标志着心理的衰老,那么老年人又应当保持怎样的心態呢?

      老年是个心理成熟的年龄,表现为对社会有自己的看法,具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挫折容忍力,对各种不幸事件情绪反应适度,意志坚强;遇事心平气和,能以幽默、开朗的态度对待各种不愉快;对生活仍抱有希望和兴趣;能在老年生活中开拓新的兴趣和爱好;生活简朴乐观,不存在不切实际的奢望,办事情量力而行。老年人能够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就是心理年龄的适度。

      当然,老人们相聚,相互嬉戏、取笑,返老还童,追求童趣,绝不能认为是心理不健康、心理发育滞后的表现,而应视作老年人对生活充满情趣的表现。endprint

      本文标题:“装嫩任性”不是健康心态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18556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