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海天散文文化苦旅
文章内容页

说说“金无足赤”

  • 作者: 蒙龙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1-10-20
  • 热度80623
  • 说说“金无足赤”

     

    早就渴望得到一本余先生的《文化苦旅》,一旦一卷在后,便像“饥饿的人扑到面包上”,一篇连着一篇地欣赏,忘了吃饭睡觉。随着余先生在漫漫山河中跋涉,走过茫茫沙漠,踏进幽幽洞穴,赏景品诗辨识漫漶的碑文,感情之脉被余先生紧紧把握着,或喜或悲,或长啸或低吟,或冥思苦想或不禁呵责,实在是从余先生的“苦”中得到享受得到启发。孔夫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决不是夸大其辞。但阅读欣赏过程中,令我愤怒的是,这样一部闻名海内外的书却屡见错误,有别字,有漏字添字,把“悄悄话”印成“消消话”,叫人啼笑皆非。这不是对文章的糟蹋、对读者的欺骗吗?感情之水呼啸向前,突然中途被堵,不得不拿起笔更正,而且一堵再堵,那情形该是出版者们想象得到的吧。

    对此,有些人的态度倒很宽容,说什么“金无足赤”。

    是的,再纯的金子,也不过99.9%,是不可能100%的。

    “金无足赤”本来是比喻任何完美的事物都有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不足,如同太阳有黑子、维纳斯断臂一样。但在此却成了托词,成了盾牌,成了个别人掩饰过失的掩体。

    我以为,虽然“金无足赤”,但能做到十全十美的,绝不能只做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而撒手不问。事实上,有些事就不能有毫厘之差,有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生活告诉我们,无论人或物,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要区别对待,对于能办好的,而因人为的或其他什么原因导致的失误,绝不是能用“金无足赤”搪塞的。

    试想想,余先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写下了这样一部令人爱不释手的书,出版过程中,因为校对不慎使其蒙上灰尘,那不是令作者读者都感到遗憾的事吗?

    所以我想,对“金无足赤”的引用是应该有前提的,不能对一切错误、不足都以此概括,否则,不是暗示人们做什么事都可以马马虎虎、草草率率吗?反正“金无足赤”!

     

     


      本文标题:说说“金无足赤”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130545.html

      • 评论
      1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