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进入大脑是从上学开始的,那时候还是完全被动的照读照写之类,几乎没有什么主动性。“把今天学过的生字带拼音各写十遍,明天检查”。这是上小学时老师在下课和放学前说的话,它们真的跟文字有关。这就是孩提时的情结,对于文字还基本上不会利用来表达。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增加,文字可以用于表达,但还是基于程序化和机械化的,基本上产生不了什么个性化的情结。偶尔被表扬作文好、写字好,也都是机械照搬的成份较多,真正反映心声的少之甚少。
我和文字产生情结有闻、读、书写和敲打。闻、读是摄入和猎取,书写、敲打(利用电脑键盘打字)是输出和表达。
闻,倾听文字。我家第一台无线电——半导体收音机,钻石牌的,铝制饭盒那么大,平日里被锁在一个专门打制的小木匣子里,小铜锁很精制,它代表了拥有和权利。所以每当匣子被哥哥打开,加上电池,转旋转钮,看清刻度,声音随之而出,于是我和弟弟就都安静了。那带有磁力的声音从深邃的夜空中飘进我们那温暖的火炕上,然后通过这个神奇的匣子,再源源不断地钻入我们的耳朵眼里。炕暖暖的,声音暖暖的,我们听得暖暖的,头疼我们打闹的家人笑得暖暖的。从那暖暖的声音里我们记住了他们的名字:孙敬修、葛兰、刘兰芳、单田芳、默然等。这些都是文字的声音形式的情结,我的疯野的童年在这种形式的诱惑下走完了。
半导体收音机是二哥勤工俭学得来的,那年整个秋季,二哥都在空闲时忙碌着,因为他渴望从它那里定时播出来的英语讲座。小匣子盖上贴着的字条上写着这样的笔迹:早五点三十分,《许国璋英语》(三册上);晚九点,龚亚夫Follow me(否楼蜜)。这些也是文字的声音形式,也是暖暖的,它传达出来的文字改变了二哥的命运。他通过老师的举荐考上了公社里的民办老师。
那个半导体收音机我们保存了很多年,是在它不能再发声的时候。由于搬迁的缘故才把它送到了修理部,让它的“遗体”得以再度发挥余热。
读,阅读文字。我们家从我们这代往上数三代都没有出过读书人,都是安稳宿命诚恳的农民。忙于生存是时时的要务,至于书文之类的遗存和承传根本谈不上。除了哥哥姐姐留下来的课本外仅有两本比较“珍贵”的书。其中一本是《李自成传》,外皮都被磨破了,小字看不清了,只有书名还依稀可见。另外一本是《三国演义》,书皮的反面印着毛主席语录,封底是重新用牛皮纸糊上去的,上面还记着几组数字,大概是父亲记上去的,那笔迹只有木工用的宽铅铅笔才能划出来,这是文字为父亲的记录,也是文字的记录属性最基层的表现吧。这两本书在后来搬迁中遗失了。
哥姐们留下来的课本自然是读不来的。《李自成传》、《三国演义》倒是读了好几遍。开始是好奇,有好多字不认识,而且也不流畅,直到三四遍之后才读下来,其中也少不了好多地方是溜下来的。最初对文字作者排列文字的技巧、方式和顺序完全忽略在脑外,注意力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里了,合上书,文字的排列完全是混乱的,暧昧的,唯独形象和事物是清晰和实质的。我开始对文字有了情结,是从好奇开始的,以至于到现在,每一次每一册本的阅读都是从好奇开始。
书,书写文字。初始的书写完全是被动的,机械的。照着瓢画瓢。手把着手。完成任务。都是为了记住字形儿,一遍又一遍地写,方格本子经常被橡皮蹭出一个一个的洞,然后再找一点儿小纸儿用牙上的饭垢在背面粘上,再重新小心心翼翼地写上去,这是追求完美的书写,完全出于被动。上初中二年级时的一堂作文课上,语文老师姓马,有点年轻,大不了我几岁。他把我的作文本撕了,然后一张张贴在黑板上,让全班同学来“欣赏”蟹子爬式的书写,重新抄写是少不了的奖赏。我开始憎恨我的书写,开始发狠要写好字,让那位马老师刮目相看,可是我还没小有成就呢,他就放弃了老师的职业下海去了。这是知辱而后起的书写经历。从那时起,我之于文字又多了一个情结——书写,习字。工整,连带。硬笔,软笔。模仿,自创。觉得好就练,写。时到今日仍不知疲倦,见到空白的小纸头也不忍丢弃,能写上几个字就写几个,这成了我的癖好或是爱好吧。出于对书写的爱好和痴迷,我认识了仓撷、李斯、赵高、钟繇、怀素、张旭等古人,了解了初唐四杰、楷书四大家的相关文字,知道了文字的另类存在形式——碑、帖、摹本,收藏了并不稀奇的集本如《御制三稀堂法帖》、《文徵明书午门朝见诗》、《董其昌书濬路马湖记》、《元·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赵孟頫书真草千字文》、《草诀百韵歌》、《唐灵飞经》、《九成宫碑》、《多宝塔》、《玄密塔》等。
敲打,电脑输入文字。五笔字型。专业技能。排版,设计。
五个单笔画,二十五个键名,一百个基本字根,这是五笔字型输入汉字方案的基本构成,它们是王永民及张一平的智慧结晶,他们花了十年光阴研究东方中国方块文字,然后再以中国的编码方式排列在西方发明制造的键盘上,进入西方发明制造的电脑芯片里。键盘、芯片这些物件曾是中国文字的诅咒,它们的发明人和所有人不怀好意地宣称汉字会阻碍中国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电脑打字,五笔字型输入可是那个时代特别让人眼红的职业技能,因为凡是掌握这项技能的人,一定是拥有使用电脑或是即将拥有使用电脑的机会或者岗位,电脑稀有的时代其荣耀感还是不亚于宠儿的。一九九零年的冬天,我有幸参加了一期专门的电脑打字排版培训班,学的是王码电脑公司的五笔字型输入法和UCDOS、WPS排版软件。培训班是由青岛银河电脑公司举办的,设在青岛路与江西路交叉路口,对面是青岛市委大楼前面的台阶,青岛路是青岛最短的路就是那时获知的。第一次因为文字而接受专门培训,这次机会也是因为我对文字的在高中时的突出表现有关。上高三时教英语的邵老师将我推荐给他的朋友,当时是《希望》报主编作家史先生做文稿录入员。作为文字录入员,因此要经过严格系统地培训是理所当然的。这次培训班奠定了我与文字结交不解之缘并以此为生计的基础,成了我二十几年来糊口的手艺,衍生了排版、设计、制作和编辑技能。
至此,我爱上了文字,以及它的各种千差万别的存在形式和表达方式,或者是它们总是要出现在我的每日里的营生当中。它们成了我忠诚的精神伴侣,成了我的精神的传承介质,成了我精神家园的架构和物事。那独属于我的排列和使用,形象着完全唯我的形与像、灵与肉。文字之于我的表达抑或是创作,是基于阅读、书写和敲打的。于是对我有所了解或者吹捧的人给了我有关文字的好听的称谓。排版设计师。书法家。诗人。文人。作家。美名之与我是没有含金量的,我不是谦虚,更无推让,我只是觉得,我和文字相遇是快乐的就足够了,这种快乐只属于我自己,而美名是别人的理解和赐予与我无关。称谓和美名有时还要有一定的值得敬畏的地方才行,我还不具备。
文字表达爱情。情书是最佳的表现形式,体裁貌似诗文之类,形式其次,已经被内容实质灼得支离了。它们被冠以这样的题目或名字:《图画》,表达青春期对异性的关注。《灰姑娘》,漫无目的的表达。《回归》,一种讨好的煽情。《讨糖歌》,感叹“下手”太晚。等等。碍于某些人的隐私故不能示人,了以几字代过,只能意会不可字表之。
文字表达父与子。对于造人的文字记载没有记录在案,大致可表达为“只要健康,无论男女”。因哥兄弟多,且早已有侄辈在茁壮成长了,自然少了男孩女孩祈祷的纠结。儿子的出生给家庭带来了喜悦。期许和文字的大量使用。名字,子豪,丙子年,双方家庭中属鼠的居多,故要出众。
更具有交流意义的表达当是《成长日记》上的“家长留言”栏目。《成长日记》是四中的创造和制造,奠定了学生的文字情结,但是缺乏系统而持久的开发和引导,功利性太强导致有些孩子太机械或者“弱智”,我儿子初一初二的《成长日记》基本属于“弱智”的那种。每周家长要检查《成长日记》并要留言,交上后班主任在“班主任阅评”栏留言,以形成家与校的良好沟通。我是坚持认真对待的家长之一,长在家长会上获得班主任老师的表扬,偶尔也被要求长篇做文到台上交流,以之视为良性引导。
初三上半学期开学了,我给儿子写下了这些:题目是《真男人要靠实力说话》。
子豪:
既然给自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和目标,那么就得每分每秒地去落实和兑现。
首先要改善你的书写以及卷面形象,这些看似小事儿,实际上事关重大,将来的阅卷老师要比现在的任科老师严格严肃得多,他们有权力扣卷面分的。有时候小节可以破坏大局。这个爸爸上学时是已经领教过的。未来还有不到半年时间,你的初中生活就将走入你的人生历史记忆当中了,一切都不可能重新来过,切记,切记呀。对自己狠点吧,狠得越厉害,程度越深,将来的收获就会越丰厚,这是被证明了的。 爸爸 即日
初三开学第一周。
假期里已经总结了两年来的欠缺,在剩下来的一学年中,就狠抓一下落实,从点滴开始入手,只要认真扎实地去做,一切目标都有可能实现。 爸爸 即日
两周后。发现儿子开始努力加油了,我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无论想要领略到什么样的风景,都需要你长途跋涉才能到达最佳观赏地点。这就好比当下的学习生活一样,希望你能有所体悟。 爸爸 即日
期中考试前给儿子留下的文字是:
要真正动作起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证明所有关爱你的人的期望是没有错的,我们都看好你。 爸爸 即日
儿子的学习成绩平平,班级中流,级部中流,不急不躁,不温不火,有时还容易自我陶醉。但是他的人缘很好,有爱心,爱好也算广泛,也喜欢文字,特别喜欢幽默性的文字。《青岛早报》上的笑话幽默之类的东西每天必看。电视上的短小精悍的小品语言是他的钟爱,因此他长于口头表达,一样的故事情节让他来说就滋味丰富多了。书面表达直到初三才有所进步,尽可能地多写了。字写得不够美妙,笔法和框架还算靠谱,我觉得人之与文字一切要随缘,所以没有刻意要求什么,只是在我们的建议下参加假期书法班的学习,再就是经常一家三口泡书城,书城是我们家呆得时间最长的公众场所。在家里,各自无事便昵在一室读各自喜欢的文字,没有任何方向性,只要可读随便。我祝愿文字也能给儿子的成长带来快乐,在他的人生旅途中给他关爱和温暖,这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幸福。
我的文字与其他。无定时,无定式。间断,连续。长,短。完全不计较形式。更无计划。不愿意接受命题,随遇而就,有感而抒。
文字的搁放有两处。网络,电脑。以“论坛”和“博客”示人,任人评说。
文字与我是不可或缺的。不是不思茶饭而为之的情结,但不曾苟一日之疏离。或输入,或输出,完全是随机的方式和形式,完全是主动的自觉的。我爱上了文字,这种爱是暧昧的,通过耳目进入躯体。涤荡,抚慰,激昂,沉醉,饥渴。热爱和输入完全不是粉饰,是独我的汲取,我有了我的精神家园。空间是无限延展着的,是晶莹而又纯粹的,世俗在这里完全不存在。时间是永恒的,物事变换着空灵,没有了时光的刻度。我爱上了文字,这种爱是清晰的,快乐的,通过手笔和键盘而出。率性。自然。体悟。是释放和感恩。热爱和输出是以文字的方式呼吸。至于我的文字的输入,曾有计划在闲假时行万里路,能够发现寻得万千集本研读,偿试古人的呼吸;至于我的文字输出,曾有计划成一诗集,一文集,一小说罢了。把我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把我的传承和我们的传承放到文字里,然后执子之手慢慢终老。可是还没等变老,曾有的计划已经被生存带走云边了。
每次在望往天边的暮辉时,我还是告诉自己是爱文字的。
2012-04-03 于我取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