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百味人生随笔小札
文章内容页

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的几则短日记

  • 作者: 老榆树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8-03-28
  • 热度70917
  •   一九七四年六月十八日


      笔记的笔记


      ——读列宁《哲学笔记》


      “‘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已出丑。”(马、恩:《神圣的家族》,《笔记》第15页)


      “(接近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列宁对黑格尔《历史哲学讲演录》一书作摘要中加的一句话,接着,意摘了这么一句话:是什么指示着人们呢?主要就是“自私心”,——爱等等的动机比较少,而且它们的范围也比较狭窄。接着,列宁摘了一句黑格尔的原话:“没有情欲,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这说明,列宁基本上是同意这一观点的(《笔记》第404、405页)


      看来,从古代的荀子到黑格尔以及到费尔巴哈,从马、恩到列宁,都是承认人的欲望的。这是对现实的正视,说明荀子性恶论的观点的确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九七四年六月三十日 星期日


      山穷水尽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只要敢往深处走,

      别有洞天眼底存。


      宇宙有无中心?没有中心。中心只存在于人的认识所及的范围内。


      世间事物的发展变化有无基础?没有基础。对未来来说,现在就是基础。


      有没有基本物质?没有基本物质。对无限大的宇宙来说,物质本身就是基本。物质“小而无内”,“基本”是相对的。


      一九七五年八月十六日 星期六


      科学愈发展,历史愈曲折、迂回,愈需要辩证法去综合。


      “辩证的综合”,是历史的需要,也是历史的产物。但是,“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然后,结合新的、可能是反复出现的根据,使辩证的理论向前跨越一步。


      一九七六年三月十九日 星期五


      怀疑,是判断旧世界的“探雷器”。

      幻想,是伟大智慧的开端。

      实践,是创造新生活的先锋。

      总结,是为前途筑设台阶。

      确信,是奋斗力量的源泉。


      在研究古人的著作时,除了注意他们历史的局限,社会地位的局限,阅历(占有当时人的知识水平如何)的局限外,一定要考虑到著作者当时表达自已思想的难处和应付这种困难不得不采取的各种机智手段。


      一九七六年三月


      (一)


      野心家惯以极左的言论骗取新头衔,既得利益者总是用“完美的传统”打击新思想的泛滥。


      世人对言论的顾虑如果比对行动的顾虑还要大,那么,言行不一、欺骗和伪善的现象,必然越来越充斥于世。


      (二)


      鲁迅在《热风.随感录四十》里说:“写的说的,既然有口无心,听的看的,也便毫无所感了。”(全集二卷39页)


      写政治论文的,作政治报告的,如果也言不由衷的话,并不准备躬身实践自已的所写、所说,这政治也就不值多少钱了,因为你有口无心,别人也就毫无所感了。


      口头革命派一多,言不由衷的虚文充斥于世,这里也便没有革命了。


      不下种子空摇耧,结果啥也不会收。


      (三)


      形而上学,诡辩论,

      唯心主义,八股文,

      总有一天要完蛋,

      否则真是闷死人。


      一九七六年四月三日 星期六 阴


      以势压人,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树其人吹得天花乱坠,倒其人则又全盘否定,这并不是战士,而是历史的丑角儿,必然地要成为历史的丑角儿。


      得人心者得天下,

      失人心者招人骂。

      掩耳盗铃真可笑,

      谁信你们说胡话!


      一九七六年七月十九日 星期一 雨


      变坏容易变好难,

      谁都努力向好攀。

      得了好处停了步,

      给(别)人带来新苦头。

      有谁甘愿永吃苦?

      造反、革命闯新路。

      循环永不断,

      一步一层楼;

      历史要重演,

      始于新基础。


      本文标题: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六的几则短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276418.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