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百味人生随笔小札
文章内容页

读《文化苦旅》,解读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都江堰四。

  • 作者: 富平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19-02-02
  • 热度96512
  •   求生存,图发展,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动机,所以,她衍生出的众多子系统都是从“实用”的目的出发,而“实用”的另一面,则是象征。

      我们追求实用,所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问鼎大道,向自然学习,领悟生命,领悟宇宙,窥探人与人的关系,穷究天人关系。

      中华古典哲学,反应的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这一本质哲学观点,贯穿中华文化领域。

      也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近似于道,正是因为这种认知,华夏子孙不断地与自然灾害相斗争;正是因为这种哲学观点的统领,才使得农耕文明,草原文明,农牧文明,海洋文明,绿洲文明,高原文明协调相处。

      在这里,农耕文明是主体,其他文明的参与,让中华文明多样性增强,但从文化形式多样性来说,她的实用性无处不在,这种实用性,恰恰是求生存,图发展最好的证明。

      本文标题:读《文化苦旅》,解读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都江堰四。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307640.html

      • 评论
      0条评论
      • 最新评论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