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一云思
主页网络文摘美文
文章内容页

张爱玲的“鞋子悲剧”

  • 作者: 读者
  • 来源: 归一文学
  • 发表于2023-11-09
  • 热度18443
  •   王文静

      

       早年我读张爱玲,感觉张爱玲和她的文字,就是一朵海上花,字近人远。

      中年以后,对文字更有通感,也因为生活,突然就读懂了张爱玲。特别是她中年后的文字,我觉得更如她的生活:灰头土脸,落魄无助。小说中人物的奋力挣扎和寂寞无助,其实就是20世纪60年代初最真实的张爱玲。

      1961年,张爱玲在香港做编剧,给丈夫写过6封信,写信时的身份是“赖雅夫人”。其夫赖雅那时已经是美国过气的作家,中风瘫痪后,还得靠张爱玲养活。张爱玲是应宋淇之邀,到香港写剧本,赚取夫妇俩在美国的生活用度。

      为了赶写剧本,张爱玲已是急得眼睛出血。可偏偏美国的出版社,还来了份退稿通知。民国才女,人过中年,又无子女,在美国还有一个“老夫”要靠这“少妻”的一支笔“讨生活”。张爱玲一时间经济上极为拮据,被迫接受“最有失尊严的痛苦安排”:向宋淇夫妇借钱过活。

      更要命的是,张爱玲提前完成的新剧本,也没达到宋家预期的满意程度。1961年2月20日,张爱玲在信的末尾说:“暗夜里在屋顶散步,不知你是否体会我的情况,我觉得全世界没有人我可以求助。”

      10天前,1961年2月10日,她还在信里向丈夫赖雅诉苦:“自搭了那班从旧金山起飞的拥挤飞机后,我一直腿肿腿胀。看来我要等到农历年前大减价时才能买得起一双较宽松的鞋子……我现在备受煎熬,每天工作,从早上十时到凌晨一时。”

      在我41岁那年的冬天,也有过几乎和张爱玲一样的境遇:辞职做主妇,照顾晚生的两个女儿,写出的文章大部分遭遇退稿,物价不停上涨,生活拮据。所以读到张爱玲信中的句子“要等到农历年前大减价时才能买得起一双较宽松的鞋子”时,我一下子失去控制,泪水盈满眼眶。

      写《传奇》的大作家张爱玲,居然也会遭遇如此境地。



      (黄兰兰摘自《中外文摘》2014年第21期,冷冰川图)

      


      读者 2015年3期

      本文标题:张爱玲的“鞋子悲剧”

      本文链接:https://www.99guiyi.com/content/477759.html

      深度阅读

      • 您也可以注册成为归一的作者,发表您的原创作品、分享您的心情!

      热点阅读